中新網張家界5月11日電 (記者 陳溯)一提起張家界,人們大多會聯想到“仙境”這個詞。隨著經濟轉暖,張家界再一次熱鬧起來,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張家界各大景區接待游客86.37萬人次,同比增長123.18%,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地涌向這座“人間仙境”。而在這背后,有一股“氣象力量”在默默守護,守護著這里的“奇峰三千,秀水八百”。
(相關資料圖)
近日,記者跟隨“中央媒體走基層看氣象——尋訪最美氣象臺站”主題采訪團來到張家界,尋訪“三千奇峰”里的最美氣象站。
“登高望遠” 絕壁之上的“千里眼”
在位于天門山頂碧瑤臺景區西南角的山頂,有一座被游客稱為“雪人”的天氣雷達。由于要發揮氣象雷達“千里眼”的作用,覆蓋更廣闊的監測范圍,這座雷達選址在天門山景區的重重山峰之巔,海拔近1500米。
在山地建氣象站已經十分困難,在絕壁山頂上建站更是“難于上青天”。張家界市氣象局一級調研員雷華高向中新網記者表示,類似的工程如果在山下只需3個月便可完成,但在天門山整整用了兩年時間。
2016年,這座雷達開始動工建設,由于景區公路只修到1300米的高度,設備、建材不能直接運輸到選址位置,剩下的200米高差約3公里的山道,只能通過人力一點點接力扛上來。冬季山頂被冰雪覆蓋,氣候條件惡劣,每年只能在4月份到10月份施工建設,使工程更加難以推進。
2018年6月,經歷重重挑戰,“雪人”雷達終于完工并投入運行,自此,氣象監測范圍覆蓋了整個張家界乃至周邊市域,填補了以往災害性天氣監測的空白區域,極大提升了這座“仙境”城市災害性天氣的監測水平,尤其在旅游天氣預報預警、防汛抗旱調度指揮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風、雷電等天氣對索道運行的影響很大,因此,氣象服務對索道安全運行很重要?!碧扉T山索道副經理漆順義表示,近年來,氣象部門為景區索道運行提供了諸多服務,包括提供防雷檢測、提供預警預報信息等?!艾F在遇到天氣不好的情況,我第一時間就會打開由氣象站提供數據的氣象云圖,參照其中的氣象預警信息來對索道運行進行調整,采取降速或關停等應急手段,這樣就能保證設備是安全的、游客是安全的?!?/p>
張家界汛期災害多,短時強降雨多,1998年夏天時,三天的降水量就達到600多毫米。氣象雷達的全覆蓋有效提升了短時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水平。據介紹,目前張家界氣象部門可以提前一至三小時將預警信息對外發布,為防汛抗旱調度指揮提供參考,極大減少了地方災害損失,提升了旅游業安全水平。
“只此青綠” 茶園里的“守護神”
除了旅游業,茶產業也是張家界“仙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家界永定區是張家界莓茶主產區,也是“中國美茶之鄉”,莓茶產業已經成為僅次于旅游業的第二大綠色產業。目前,全區莓茶總面積15多萬畝,有2個萬畝莓茶鄉鎮,已成為帶動當地致富的“黃金葉”。
5月上旬,位于張家界永定區羅塔坪鄉的茶園“陰雨蒙蒙”,在這樣的時節,永定區的莓茶種植大戶平日里都會收到“近日雨水增多,莓茶病害趨多,要對田間積水的田塊進行及時疏通排水”的氣象提醒。
記者看到,在茶園的中間,有一座由永定區氣象局于2020年建立的小氣候觀測站,不間斷地監測著茶園的氣候變化。
張家界湘巧茶葉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雪云向記者表示,莓茶生長對溫度、濕度、光照等氣象要素十分敏感,在陰雨季節,莓茶容易得潰瘍病,對田間及時排水能夠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除了生產環節,天氣變化對莓茶采摘和加工也有很大影響?!敖陙?,氣象部門為莓茶種植大戶提供氣象服務,給我們幫了很大的忙,讓莓茶種植、加工更加合理、高效,由于減少了災害損失,我們家的莓茶產量也連年提升?!?/p>
近年來,永定區氣象局圍繞莓茶服務需求,開展精細化氣象服務,建立莓茶農業氣候監測站點,實時監測氣溫、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積累莓茶種植氣象數據,從專業化、標準化解決莓茶生產中的氣象技術難點,為指導莓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與農業部門合作,建立莓茶專家聯盟,針對極端天氣,及時開展聯合會商研判,提高農業天氣預警效率,讓莓茶這個“黃金葉”能夠更好造福當地農民。
“空山新雨” 助力打造“天然氧吧”
在武陵山脈中部,澧水中上游,坐落著張家界武陵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里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聞名于世,也是電影《阿凡達》和電視劇《西游記》及《鐘馗伏魔》等實景拍攝地,高達85%的森林覆蓋率使武陵源景區擁有了堪稱“爆表”的負氧離子濃度。
在園區的大氣環境實時監測顯示屏上,負氧離子的顯示濃度長年穩定在10000個/cm3以上(有時可達20000個/cm3),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當負氧離子濃度達到4000個/cm3時,該環境就已具備養生保健效果。
1982年,張家界武陵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確定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為配合旅游業需要,張家界市氣象局為景區提供了專門的氣象服務,在武陵源核心景區建設了災害天氣防御系統,針對景區內的暴雨、雷電、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進行監測,及時將預報預警信息向旅游管理部門和游客進行發布,提升旅游安全。
為進一步推動旅游產業發展,近年來,武陵區積極推動創建“中國天然氧吧”,氣象服務在助力打造“天然氧吧”上繼續發力。
武陵源區委副書記、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張沖表示,創建“中國天然氧吧”是氣象部門開展的中高端氣象服務,與武陵區生態為本的理念十分契合,為此,省、市氣象部門積極推動武陵源區進行創建,提升張家界旅游內涵,2022年,經過不懈努力,終獲成功。此外,氣象部門還開展了氣象景觀服務產品的研發,組建了專門的預報技術團隊,對武陵源核心景區云海、雪凇霧凇等氣象景觀嘗試開展預測預報研究,提升了旅游服務品質和游客體驗?!昂芨兄x氣象部門長期對景區旅游業的支持和保駕護航,未來還將通過與氣象部門的合作,進一步延伸武陵源區‘中國天然氧吧’品牌的深度和內涵,提升景區的美譽度和吸引力?!?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