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調水不易,望節水成習。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24日上午,河南省南水北調建管局與鄭州地鐵5號線福塔東中心站聯合開展了節水宣傳活動,通過展示板宣傳、派發宣傳冊等方式,從節水理念、節水知識以及普及南水北調工程等角度向市民宣傳,提倡全社會愛水、護水、節水、惜水。
調水不易 河南為南水北調工程做出了哪些努力?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之重器、民生工程,河南既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區。大河網記者從省南水北調建管局獲悉,河南南水北調工程有“四個工程、一長、二多、三大”的特點。
其中,“四個工程”是指河南既有渠道工程,又有水源工程,還有移民工程和配套工程,任務十分艱巨。“一長”即渠道最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河南境內途經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8個省轄市的21個縣(市),全長731公里,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長1277公里的57%。“二多”即占地最多、文物點最多,共占地62萬畝庫區及沿線分布文物點330多處,發掘文物10萬多件。“三大”即投資最大、用水量最大、移民任務最大。河南境內主體工程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超過50%。年分配全省水量37.69億立方米,占輸水總量的40%。全省共搬遷安置丹江口庫區移民16.54萬人,干線征遷安置5.5萬人。
效益顯著 南水北調工程給河南帶來了哪些改變?
“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來,南水已從‘補充’水源變成‘主力水源’,工程運行安全平穩,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省南水北調建管局相關人員介紹,截至2021年3月23日,全省配套工程已累計供水124.84億立方米(占中線全部調水量的35.6%),其中:城市供水68.36億立方米,生態補水24.41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32.07億立方米;2020~2021調水年度已供水8.65億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6.18億立方米,生態補水0.87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1.60億立方米。
全省受水范圍已覆蓋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許昌、鄭州、焦作、新鄉、濮陽、鶴壁、安陽等11個省轄市市區、40個縣(市)城區和64個鄉鎮,受水水廠共計85個,受益人口2380萬人。南水北調中線供水水質優良,始終穩定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明顯提高了河南受水區居民用水水質,徹底改變了一些地區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狀況,提高和改善了民生保障水平,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增強。
此外,通過水源置換和生態補水,河湖水系生態用水相應增加,各地乘機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環境,促進了地下水源涵養和回升,工程沿線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
南水北調不忘節水來之不易望人人珍惜
“大家可以通過宣傳冊了解一下南水北調工程,更重要的是關注一些節水小知識......”活動現場,身著紅色馬甲的“宣傳員”一邊介紹一邊向市民發放宣傳冊。
“我此前對南水北調了解不多,剛看了宣傳冊,為了這項工程,有40多萬移民征遷,10多萬建設者12年建設,挺震撼的。”市民趙女士告訴大河網記者,她平時就比較注重節約用水,家里用水也都是一水多用,她說:“宣傳冊上還有不少節水竅門,我會嘗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為節約用水作出我們的一份貢獻。”
省南水北調建管局表示,未來在全省配套工程運行管理中,將加快供水沿線自動化調度運行,進一步實施精準化調度和精細化管理,積極擴大工程供水范圍,提升供水效益,讓全省更多人民群眾喝上南水。同時,呼吁大家不浪費千里之外調來的南水,節約每一滴水。
標簽: 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