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然而,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發布的《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當下中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失眠成了許多人為之頭疼的事情,而在這些失眠者中,主動就診尋求醫生幫助的人甚至不足10%。
為了能睡著,她一天服下8片安眠藥
如果按照以往的生活習慣,鄭州市民李女士也應該和同齡人一樣,每天去公園跳跳舞,閑暇時去旅旅游。然而,隨著孫子的出生,她的失眠情況越來越嚴重。
李女士唯一的兒子大學畢業后,就落戶在了其他城市。幾年打拼后,李女士的兒子結了婚,并在結婚后的第3年有了小寶寶。
起初,李女士是開心的,“覺得兒子這個小家算是穩定了。”可她沒想到的是,孫子的出生竟然讓她“病”了。
看到兒子每天工作那么累,回家后還要照顧小孩兒,李女士曾提出要去給兒子幫忙,卻被兒子委婉拒絕,“他覺得我跟他媳婦性格不合,怕鬧不愉快,所以不讓我去。”
一邊心疼兒子,一邊又擔心孫子,一來二去,李女士開始失眠,“整宿整宿睡不著覺。”一段時間后,她開始服用安眠藥,從一天一片到一天兩片,甚至一天吃下8片安眠藥,可她依舊沒有睡意,“我也很想睡,但睡不著,腦子里跟過電影一樣,都是各種事兒。”
學習壓力大,15歲女孩把自己累出睡眠障礙
如果說失眠曾是成年人的專屬,那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學生群體也開始加入失眠大軍。
“覺得大腦根本沒有休息過,即便我強迫自己睡了,但第二天感覺跟沒睡一樣。”15歲的妞妞(化名)正讀初三,面臨著中考的關鍵時刻,睡眠竟成了最大問題。
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高中,妞妞每天不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完成父母安排的課后練習。此外,她制定了每周學習計劃、每天刷題任務,且要求只有完成后才能睡覺。
妞妞嚴格執行著自己的計劃,然而,每項任務完成后,時間常常已是凌晨,留給自己睡覺的時間也只剩5個多小時。
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妞妞出現了許多情緒問題,“總發脾氣,老師說她狀態不好,整個人沒精神。”
老師建議妞妞父母讓妞妞盡量多休息,可此時妞妞發現自己已從過去的睡不夠,變成了現在的想睡也睡不著,“我一躺下滿腦子都是題,根本睡不著。睡著了也好像做一夜夢,第二天狀態就特別差。”無奈之下,妞妞父母帶她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及詢問病情,妞妞被診斷為睡眠障礙。
說法多數人因無法自醫致病情加劇才就診,睡眠障礙不少是因為心里藏著事兒
“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這屬正?,F象,可如今年輕人、中年人失眠卻成了一種常見情況。”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精神心理學專家楊勇超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長時間的睡眠障礙會引起軀體和精神疾病,比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或是疼痛、慢性痛、免疫力下降等,還會增加焦慮、抑郁等發病風險,甚至一些癌癥的發生都與其有密切關系。
然而,楊勇超在臨床治療中還發現,不少因為“睡不著”“失眠”等情況來就診的人,并非真的是出現了睡眠障礙,“他們的失眠、睡不著覺是因為心里藏著的事兒引起的。”楊勇超認為,失眠只是這些患者內心某些焦慮因素長期存在的表征,就相當于打噴嚏、流鼻涕是感冒的表征一樣。
“很多人就診時不愿承認,但聊著聊著,你就會發現導致他們睡不著覺的真正原因。”楊勇超
說,目前多數因失眠就診的患者,都是在病情加劇、在家無法自醫后才選擇就診,這其中一部分人因為面子問題不愿就醫,一部分人覺得吃藥就可以緩解。
楊勇超建議,出現睡眠障礙的患者應該盡快就醫,到正規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咨詢治療。許多人判斷自己是否失眠的標準是對照每天是否睡足8小時,但在楊勇超看來,最佳睡眠時間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一天睡三四個小時,第二天依舊精力充沛、身體無任何不適,那就不用強求自己一定要睡夠8個小時。”
標簽: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