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戰勝疫情對于個人而言需要的是自身免疫力,在架橋資本董事長徐波看來,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充沛的現金流和利潤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公司的免疫力。在第一路演的直播中,他形象地比喻,企業的現金流如同氧氣一般,沒有氧氣會猝死;而利潤就像水,離開水,公司也會慢慢的死掉,所以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在順風順水的時候要積極主動地融資,無論是股權融資還是其他方式,在危機的時候就能從容應對。
徐波在直播中也分享了架橋資本十年來的投資經驗,選擇什么樣的創業者?他認為要必備以下要素:第一,要有創業家和企業家的精神,看到一個機遇,找到恰當的機會,協調資源把握這個機遇,但機遇不是風口也不是簡單的創意,而是為客戶提供好的產品、好的市場增長空間、為客戶創造價值才算機遇。
第二,看團隊。創始人是一個團隊,三人成眾,一個與眾不同的“瘋子”,帶領一群眾志成城的“傻子”,最終能不負眾望。這里的瘋子指的是有夢想并且堅持自己的夢想,敢于創新、有靠譜的執行力,很堅韌、有必勝信念的長期主義創業者,一群“傻子”指的是以客戶為導向的偉大追隨者,特點是“三從四德”,一從老大以及團隊,二從專業,三從客戶,四德可以理解為誠信、勇氣、學習與迭代、勤奮與堅持。比如,阿里巴巴的彭蕾就是馬云的追隨者,她有句名言,幫馬云的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找到這樣靠譜的合伙人,對創業公司而言非常重要,但也需要運氣。
架橋資本在多年的投資實踐中形成了“二維認知框架”,一是數據認知框架,基于數據分析和模型搭建對項目進行研判,二是行為認知框架,主要是基于創業者的背景、企業的管理及投資條款的設置等多個維度對企業進行判斷與投資。
具體而言,從架橋資本的角度,徐波指出,深入做行業分析,做基礎數據,搭建長周期的數據模型,但往往投早期階段這些數據是缺失的,更需要和創業者深入交流來判斷行業趨勢,和其反復溝通來落實一些不確定性的數據,在盡調和未來的經營過程中完善數據框架。同時也要做一些業務分析,對團隊進行分析,團隊的經歷,如果公司使用多種管理工具,要去從中發現一些經營的異動數據等等。
而對于創業者和企業家的考量維度是多元化的,一句話總結即先看人再看事最后看局。徐波表示,看創始人成長歷程、家庭、工作背景、創業史、性格、自我約束、專業以及管理能力。投資主要是看“人”,通過訪談、一起娛樂、盡調數據、人脈評價、社交媒體信息、出差記錄、內部講話、會議記錄等都可以增進對其判斷。對于創始人的年齡而言不是問題,輕資產的公司創始人年齡在30歲左右,而制造類的企業比較偏好35-45歲的年齡段,但并不絕對。
在所投資的案例中,捷佳偉創是一家屢次克服多個危機最終走向資本市場的企業,其創始團隊堅毅的信念、執著的追逐夢想是很好的例子。徐波總結,成功的創業者往往具備樂觀的心態,自律的性格和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
根據公開資料,架橋資本成立十年以來,一直專注于先進制造領域投資,累計投資了50多個項目,已上市7個,其中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中架橋資本有2家(上市企業包括:航天宏圖(688066.SH)、容百科技(688005.SH)、捷佳偉創(300724.SZ)、運達科技(300440.SZ)、日上集團(002593.SZ)、白云電器(603861.SH)、朗姿股份(002612.SZ)等。)后續仍有多個項目擬IPO。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