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講話。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下午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標志著這一備受爭議的法案正式成為法律。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選舉機制“攔路虎”這篇文章首先指出,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對于兩大主流政黨之外的“第三黨”并不友好。美國喬治敦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漢斯·諾埃爾說,美國現行選舉機制下,很難出現“多個第三方政黨超級成功”的局面,因為美國體系下,黨派無法通過贏得“20%或30%”的選民票,進而在議會中分得一些議席,并借此“逐步壯大”。曾出任民主黨顧問的美國杜克大學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馬克·麥科克爾說,聯邦和州級選舉法規對于新政黨注冊以及第三方政黨候選人的競選資格認證也各有規定,包括候選人居住地、一定數量的選民簽字請愿等要求。很多第三方政黨候選人都被選民簽字請愿的要求“絆倒”。不過,“他(馬斯克)或許有足夠的錢能做成這件事”。麥科克爾指出,2024年總統選舉中,沒有任何有分量的第三方政黨候選人得以出現在全美50個州的選票上。美國總統選舉所采用的選舉人團制度并非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而是各州按照人口比例分得一定數量的選舉人票,50個州中有48個以“贏者通吃”方式決定選舉人票歸屬,即把本州選舉人票全部投給贏得該州多數選民票的總統候選人。
2017年9月29日,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閉幕式前做主旨演講。新華社發(閆寒攝)
第三方候選人難出頭美國建國以來歷屆大選中,共和、民主兩黨以外的政黨身影并不鮮見,曾經也有機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近年來,第三方政黨在全國性選舉中吸引選票的能力非常有限。據《華盛頓郵報》介紹,上一次有第三方政黨的總統候選人獲得選舉人票還是在1968年,當時有5個南方州支持剛成立不久的“美國獨立黨”提名候選人喬治·華萊士。即使在1992年總統選舉中,美國億萬富豪羅斯·佩羅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一度在民調中領先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和比爾·克林頓,并獲得了約19%的選民投票,但因為其得票率沒能在任何一個州排名第一,所以未能贏得任何選舉人票,無緣總統寶座。佩羅于1995年創建“改革黨”,1996年再戰總統選舉,拿到了18%選票,僅次于兩大黨候選人,但同樣未能分得一張選舉人票。一些獨立人士想要參加全國性選舉,不得不借助兩大黨的勢力。比如,以獨立人士身份長期擔任國會參議員的伯尼·桑德斯2016年參選總統時,也選擇與民主黨結盟,盡管人氣頗高,但在黨內初選中仍輸給了希拉里·克林頓。
這是7月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鈔能力”能否買人氣?馬斯克似乎也沒打算挑戰兩大黨的統治地位,而是瞄準國會兩院中一小部分在明年改選的關鍵議席,希望其創建的新黨在國會中成為一股制衡力量。“考慮到立法機構中(兩黨議席數)差距極小,這足以成為爭議法案的決定性投票,確保法案能夠反映民眾的真實意愿。”馬斯克4日在社交平臺X展望新黨未來時寫道。麥科克爾也認為,雖然馬斯克所建新黨的候選人不大可能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中勝選,但可以發揮“搗亂和迷惑”作用,分流競選同一議席的共和黨人選票,從而在北卡羅來納之類的“搖擺州”改變兩黨贏面,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可能會見證“支持‘美國再次偉大’議程的選票減少”。馬斯克猛烈抨擊特朗普力推通過的“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而根據近期民調,多數美國民眾也反對該法案,認為其將進一步推高美國債務水平。不過,麥科克爾認為,馬斯克旗下企業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獲得大量聯邦政府合同這一事實,可能不利于他塑造“自由意志主義者”的形象。
2024年3月5日,選民在美國舊金山一個投票站內投票。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諾埃爾也懷疑,馬斯克所說的“80%中間選民”能否追隨他的新黨,因為大多選民雖然對現有政黨心存不滿,但馬斯克的新黨眼下并無扎根的選區。對于任何新成立政黨,支持者需要以非同尋常的精力和奉獻精神助選,尤其要耐得住起步期的各種挫折,但這些“無法用鈔票購買”。盡管馬斯克本人的“鈔能力”很強,但兩大傳統政黨的籌款能力也很強。特朗普的盟友、風險投資家詹姆斯·菲什巴克已宣布成立一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以抗衡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這種組織通常是總統候選人“金援”的重要來源。此外,被美媒評價為“暴脾氣”的馬斯克本人也需要有足夠耐心“熬過”美國的重重選舉機制,帶著新黨歷經挫折考驗、站穩腳跟。今年4月,馬斯克的團隊投入超過2000萬美元,支持保守派人士競選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法官職位,最后仍敗給自由派候選人。這場競選花費總計超過1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燒錢”的司法機構選舉。馬斯克事后說,他打算大大削減投入政治活動的資金規模,“除非有理由”資助。麥科克爾還質疑馬斯克能否持之以恒地創建新黨。“我覺得這完全源自他與特朗普的矛盾,他眼下企圖擊沉特朗普的(政治)資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