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西寧2月21日電 (記者 李江寧)21日,記者從青海省財政廳獲悉,青海省2023年預計農業保險保費規模14億元,涵蓋種、養、林三大類19個主要品種,為該省農牧業生產提供近700億元風險保障,在青海全省各縣(區)實現全覆蓋,基本建立了符合需求、特色突出、市場契約型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在促進全省農業穩定發展方面貢獻財政力量。
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青海省財政廳會同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青海銀保監局等部門,進一步強化該省農牧業生產的風險保障。自2023年起,該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牦牛保額由2000元/頭提高至3000元/頭,藏系羊保額由300元/只提高至400元/只,保障水平分別提高了50%和33%。
據了解,牦牛、藏系羊農業保險規模占該省總規模的近八成,本次提標為農業保險政策啟動15年來的首次調整。
為了使廣大農牧民切實受益,一方面,中央、省級、縣級財政需新增資金投入約2.4億元,對牦牛、藏系羊農業保險保費給予85%的補貼,農牧民個人僅需自愿承擔15%;另一方面,在提高農業保險牦牛、藏系羊保額的同時,嚴格遵循“保本微利”原則,合理確定費率,其中,牦牛保險費率5.5%,藏系羊保險費率6%,農業保險政策性引導和市場化運行機制作用有效發揮。據此,參保農牧民個人承擔保費僅為牦牛24.75元/頭、藏系羊3.6元/只,當發生自然災害、野生動物毀損、意外事故等風險導致損失時,將按保額獲得3000元/頭和400元/只賠償,受益倍數分別達121倍和111倍,農業保險有效幫助化解農牧業災害損失、保障農牧民生產生活。
據介紹,自2007年以來,青海省農業保險工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積極構建適合該省農牧業發展布局和環境氣候條件的農業保險政策支持體系。特別是近年來,青海省財政廳按照年均增長20%以上、每年4億元左右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不斷推動青海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