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一則“10歲男孩出村就秒睡”的消息引起全國網友關注。消息說,商丘市民權縣10歲男孩陽陽(化名)得了一種“怪病”,只要一離開村莊范圍就會秒睡,陷入昏睡狀態,無論是喊、打、掐、撓癢癢都叫不醒,父母求助媒體后陽陽被送到了鄭州一家醫院,經醫生初步診斷,陽陽的病叫分離轉換性障礙,也就是俗稱的“癔癥”。
對于陽陽的“怪病”,大多數網友表示孩子是在“裝睡”。而在采訪中有村民告訴記者,陽陽的病其實不算病,只是孩子不想讓媽媽外出打工,故意這樣表現的。心理學專家表示,孩子只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來讓父母陪伴自己,建議家長應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和引導。
一出村莊就昏睡喊、打、掐、撓都不醒
3月25日,民權縣的陽先生向媒體求助稱,從去年農歷十月初開始,兒子陽陽突然頻繁出現“昏睡”現象,家人通過多次試驗,“只要一出村,無論那會兒在干啥,孩子就會立馬睡著,咋叫都不醒。”
在昏睡狀態,無論是喊、打、掐、撓癢癢都叫不醒,就算是把陽陽眼睛蒙住,出了村子后也會昏睡。心急的父母曾多方求醫,做了神經科、腦部的各種檢查,醫生最終的結論都是:這孩子非常健康。
孩子身體健康為啥會出現這種行為?
百思不得其解的陽先生一家決定去鄭州一家大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經醫生初步診斷,孩子得的是分離轉換性障礙,也就是俗稱的“癔癥”。
記者了解到,癔癥(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癥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癥狀和轉換癥狀兩種。癔癥的癥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
心理學專家建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不要戳穿孩子
在采訪中有村民告訴記者,陽陽的病其實不算病,只是孩子不想讓媽媽外出打工,故意這樣表現的,該村民表示在家人對其“嗜睡”實驗中的一些細節表現更像是“裝睡”,比如昏睡的陽陽回屋后,睜開眼看到手機就立馬閉上眼繼續“昏睡”。
該村支部書記程先生告訴記者,陽陽一家生活水平還不錯,平時和村里相處挺好,家里也沒有類似病史,孩子這個“怪病”十里八鄉都知道,對于孩子的昏睡,大家看法不一。
大多數網友對孩子的病表示懷疑,認為孩子只是單純的不想上學故意裝睡來逃避,很多人小時候就這樣做過。
網友@人到中年劉:不裝了,攤牌了,不想上學實錘。
網友@拾光清淺:我同學小時候一上學就暈倒,后來學不上就不暈了。
網友@潘:絕對裝的。小時候我經常裝睡,就是不想讀書。
中小學生學習教練、心理咨詢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蔡佳:綜合醫生的診斷,陽陽更有可能是不想讓媽媽離開自己,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挽留,而他類似“嗜睡怪病”明顯讓父母對自己多了關心和陪伴。建議結果出來后家長不要責怪孩子,更不要戳穿孩子說裝睡,慢慢引導孩子直到能夠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現實。
蔡佳還表示,當今社會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突出,教育部門也給予重視。
虞城縣黃冢鄉育才學校四年級語文老師陳雪妍告訴記者,在農村地區留守兒童還是比較普遍的,她所在的班級有一半是留守兒童,“家長在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性格養成真的很重要,像我接觸留守學生比較多,一眼能看出來哪個孩子是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
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陳雪妍也表示很無奈:“現在很多家長特別是年輕父母都會選擇去外地打工賺錢,這也往往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她表示,僅靠老師去疏導效果并不好,只有家校聯合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標簽: 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