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

      沙漠擴張以及土地荒漠化是人類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來源:工人日報時間:2021-03-19 11:16:42

      據聯合國資料,目前荒漠化已影響到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陸地面積

      多國面臨土地荒漠化危機

      3月15日,北京遭遇嚴重沙塵污染,“橘黃色的天空”一度在各大社交媒體和新聞臺“刷屏”。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乃至韓國南部的仁川市、江原道等地區,均不同程度遭遇沙塵侵襲。

      這場幾乎“席卷”東北亞地區的沙塵暴,源于中國的北方鄰國蒙古國。而在沙暴肆虐的背后,則是該國土地荒漠化現狀的觸目驚心。

      3月16日中午,蒙古國國家緊急情況總局官網發布消息說,在這場波及該國十余省份的沙塵暴中失蹤的所有牧民已全部找到,其中10人不幸遇難。

      沙塵暴之所以出現且威力如此巨大,與蒙古脆弱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年來該國土地荒漠化程度不斷加深有直接聯系。

      聯合國減災辦公室2019年在一份蒙古減災專題報告中指出,該國75%的土地以半干旱的草地(類似于大草原)為主,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國家之一,氣候變化通常會加劇潛在的自然災害。

      更糟糕的是,蒙古國是全球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15年調查顯示,蒙古國境內沙漠化和退化的土地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6.9%,并且沙化仍以較快速度在一些地區蔓延,中等、嚴重和非常嚴重的退化面積正在擴大。

      其實,全球面臨荒漠化困境的國家,遠不止蒙古一國。

      據聯合國資料,目前荒漠化已影響到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陸地面積,荒漠化區域主要位于亞洲、非洲、南美洲等氣候干旱的發展中國家,36億公頃耕地和牧場受到荒漠化影響,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23萬億美元,而且荒漠化正以每年5萬~7萬方公里的速度擴展。

      沙漠擴張以及土地荒漠化是人類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合理的農業活動、過度放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急速城鎮化、森林縮減都是導致風沙肆虐、綠洲變成荒漠的主要原因。

      有專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蒙古國均氣溫升高,導致水資源蒸發加劇,是蒙古國沙漠化的原因之一。

      據測算,在80年里,該國氣候變暖速度是世界均變暖速度的3倍多,其森林覆蓋率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2倍多。

      同時,由于畜牧業是蒙古國的重要產業,過度放牧也是造成草場退化、沙漠進駐的一大原因。根據聯合國發展署2021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9年蒙古國全國牲畜數量已達7090萬,比牧場總承載能力足足超出3300萬,不同地區放牧牲畜數量達到牧場環境承載力的2~7倍。

      此外,礦產資源的無序開采等人為因素加劇了草原沙漠化進程。專家警告說,蒙古國均氣溫仍在上升,如果防治荒漠化工作沒有足夠力度,除少部分地區外,蒙古國其余地區將面臨嚴重荒漠化威脅。

      荒漠化是一個全球問題,對全世界的生態安全、消除貧窮、社會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都造成嚴重影響。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26億人直接依賴于農業,而用于農業的52%的土地受中度或嚴重的退化影響。由于干旱和荒漠化,全球每年失去1200萬公頃的土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全球糧食產量到2035年將減少12%。

      在防治荒漠化過程中,機制的建立是首當其沖的重點。1994年12月,第49屆聯大正式通過決議,決定從1995年起將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996年12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正式生效,為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制定防治荒漠化綱要提供了依據。

      2015年,荒漠化防治納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形成了防治荒漠化的全球共識。

      目前,全球在治理荒漠化方面已有過諸多成功范例,例如肯尼亞的“綠帶運動”、菲律賓的退耕還林計劃、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土地復墾計劃以及馬達加斯加的植樹造林計劃。

      中國在過去數十年中于北方持續進行的荒漠化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201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20年中,中國貢獻了全世界最大的綠化面積。

      1977年,聯合國荒漠化大會在內羅畢召開。作為中國治沙經驗的沙坡頭麥草方格,獲得國外專家一致認可,并成為最早向世界輸出的中國治沙方案。

      半個世紀以來,沙坡頭因包蘭鐵路、麥草方格、“五帶一體”而成為中國規?;?、工程化治沙的起點,并由此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治沙技術。

      些年,中國積極向非洲國家分享生態環境治理經驗,參與非洲“綠色長城”建設,旨在積極應對薩赫勒和撒哈拉地區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對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力圖在沙漠南緣的薩赫勒地區種植跨越非洲大陸的“樹墻”,從而使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資源得到可持續使用,以應對當地貧困和食品安全等問題。

      標簽: 沙漠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至77萬,略高于預期的70萬人
      下一篇:英國英格蘭銀行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歷史低位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精品_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模无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