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邊有常刷抖音快手、看淘寶直播的親朋好友,就不難發現,“我是田姥姥”“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等“銀發主播”正漸漸進入我們的視野。
他們或通過精致的妝容、考究的衣著,溢出屏幕的優雅身型,或通過質樸真實、親切可愛的日常生活內容俘獲一眾粉絲。盡管無法與頭部年輕網紅們相比,“銀發主播”帶起貨來卻毫不含糊,一條商業視頻報價數十萬元并不稀奇,直播日賣百萬元更是屢見不鮮。
“銀發主播”異軍突起不是偶然,這一切與時代緊密相連。一方面,互聯網漸漸被老年人所接受,銀發群體早已成為互聯網中不可忽視的群體。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6.3%,意味著每四個網民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老有所養”后,老年人正尋求“老有所樂”。他們希望擁有多彩的世界、多樣的愛好和多元的生活?;ヂ摼W并非年輕人的私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每個人都能有展現自己的舞臺,老年人也正與時俱進地在社交媒體中展現自我。這些樂于接受數字生活的“新人”也在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回歸大眾視野,在物質與精神生活上越活越年輕。
同時,“銀發主播”的崛起也離不開“銀發經濟”。這些銀發受眾擁有比年輕人更強的消費能力,《2019中國跨境旅行消費報告》顯示,50后銀發群體跨境旅游人均單次消費高達6706元,超過90后的5585元與00后的6067元,這進一步催生了“銀發經濟”。這些銀發受眾除了生活需求之外,還有較強的精神需求。緊跟潮流、與世界溝通也是他們抗衰老的特效藥,同齡網紅直播帶給他們的親切感、臨場感、參與感,更是戳中了不少老年人剛需。
老年人勇于跨界值得鼓勵,但我們還需注意,他們仍是一群日漸年邁的老年人。一些“銀發主播”對新興事物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一些“銀發主播”選品能力不足,受商家誘導虛假宣傳,到頭來還惹得一身官司。他們有人投訴無門、血本無歸,這不僅會讓當事家庭遭受變故,還會影響社會發展的穩定。這需要監管部門、直播平臺與第三方機構的合力,早日完善溝通渠道,提供便利的維權通道,盡到應盡的責任,給老年人的二次創業提供保障。
在“銀發主播”火熱的背后,不少是因現實生活中缺少陪伴而“逃避”至網絡空間尋求存在感的老年人。他們身體機能大不如前,還在與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做斗爭。然而,他們積極生活,敢于突破自我,給夕陽涂上了朝陽的底色,活成了每個年輕人想要的樣子,這也是給老年人的生活態度打了個樣。
標簽: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