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全球八大常見癌癥之一,而全球一半以上的食管癌發生在中國。5月25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集團腫瘤協作組食管癌診療新進展論壇暨金湖人民醫院惡性腫瘤診療護理進展學習班在淮安金湖舉行。中大醫院腫瘤科主任王彩蓮主任醫師指出,食管癌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病從口入”的癌癥。如何早期發現食管癌呢?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食管癌的“預警信號”吧!
4種預警信號需警惕
食管癌是發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30萬人死于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據悉,大部分食管癌來就診時已是中晚期。其實食管癌在早期的時候,身體是會露出一些破綻的,只是被很多人忽視了而已。王彩蓮主任醫師指出,若出現以下4個信號要警惕:
◆吞咽食物時出現哽噎或停滯感
哽噎或停滯感一般出現在大口吞下干、硬的食物引起的,這種癥狀可以通過喝水或自行消失。但隔幾日或幾周后再次出現且出現次數越來越多,那么哽噎或停滯感會一次次加重。
◆吞咽食物時胸部有疼痛感
在吞咽食物時會出現刺痛感或燒灼樣疼痛。尤其是在咽下過熱、刺激性或粗糙食物時,疼痛會加重,在吞咽過后該癥狀會消失。在起初時該癥狀較輕微而且出現次數較少。在后期會逐步加重且反復出現。
◆食管內有異物感
這種感覺一般出現在吞咽時,有些病人在沒有吞咽時也會出現食管內有異物感,就好像有食物殘渣黏在食管壁上一般,沒有過多的疼痛感但非常不舒服。
◆咽喉部干燥、緊縮感1/3的病人會出現咽喉部干燥發緊等現象,尤其是咽下干燥粗糙類的食物時更加明顯,而且該癥狀也會和病人的情緒波動有一定的關系。也有少數病人會出現胸骨后悶脹不適和噯氣等癥狀。
專家指出,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做胃鏡檢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的可能。
6個壞習慣不要有
管住嘴,才能防止食管癌的發生。如果你有以下的壞習慣,那可要當心了。
◆喜熱飲
我們常說“趁熱吃”、“趁熱喝”,但實際上,燙的東西吃多了對身體不利。當食用的溫度超過60℃,就會燙傷食道黏膜,長期這樣食道就會病變,誘發食道癌的發生。當然,不是說吃得燙就會得癌,而是吃燙的多了會增加致癌風險。
◆吃腌制食品
已經有動物實驗證明,亞硝胺類化合物是一種致癌物質。尤其是在我國高發區人民喜歡吃霉變、腌制的食物,如酸菜、豆醬、玉米面等,長期食用,很容易造成食管癌的發生。
◆不吃新鮮瓜果
通過調查食管癌高發區,發現該地區水中的鉬、銅、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可能與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因此,在平時應該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以保證這些元素的攝入。
◆飲食過于辛辣
長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易導致食管黏膜不斷地燙傷,修復,再燙傷,再修復,在這樣反復的過程中就可能夠誘發食管癌。
◆喜夜宵
熬個夜,怎能少了夜宵的陪伴呢。擼串、麻辣燙、燒烤、火鍋……殊不知看似很美味,卻會傷了你的食管。這些食物多含有很多亞硝酸鹽等致癌物,且刺激性強,溫度高,對食管會造成刺激。
◆過量飲酒、吸煙
煙草中的很多致癌物質能夠隨唾液或食物進入食管,久而久之攻擊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癌。而烈性酒對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的刺激損傷,會直接在食管黏膜上留下瘢痕。
4類高危人群要當心
食管癌發病原因與年齡、地域、生活環境、飲食生活習慣、遺傳易感性等有一定關系。王彩蓮主任醫師指出,尤其是以下四類人群要當心:
◆生活在食管癌高發地區
有研究顯示,河南、河北及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區,以及川北、蘇北、閩北等地區食管癌高發。
◆有家族病史
食管癌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現象,高發區連續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屢見不鮮,但食管癌絕對不存在遺傳,而是與家庭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長期抽煙喝酒
長期喝劣質高度白酒,每日>半斤,吸煙每日>2包。
◆60歲以上
60歲以上的應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食管癌的發生,王彩蓮主任醫師提醒,不吃過燙和過硬的食物,不吸煙、少飲酒,不吃霉變食物,少吃腌制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積極治療食管其他病變,保持心情舒暢,出現可能的早期癥狀及時就診。
標簽: 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