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

      車險綜合改革實施滿月,廣大車主是否感受到“降價、增保、提質”?

      來源:經濟參考報時間:2020-10-26 09:19:30

      車險綜合改革實施滿月,廣大車主是否感受到“降價、增保、提質”?保險行業如何應對改革帶來的調整?對于各方反響,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此輪車險改革對于消費者和行業來說,是一次“提質、擴面、增效”的過程。改革總體呈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利好消費者,同時對保險行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能兼顧價格優勢和服務優勢的車險將吸引更多消費者。

      保費有降有升

      合肥市民何曉最近給自己的車續保,發現保費較往年下調了三成多。“之前一直聽業務員說保費降了,沒想到保費還真的降了。”何曉說,往年自己的車險保費大概需要3000元左右,今年只需要2000元出頭。

      何曉發現,不僅保費降了,車損險的保障內容比往年也多了。盜搶險、玻璃險、自燃險、涉水險等險種原本需要額外加錢購買,改革之后,在現有保障責任基礎上,新增了7個方面的保險責任,為車主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車險保障服務。

      本次車險改革后,第三方責任險的保障額度也有相應提高。改革之后,三者險的限額最高可買1000萬元,從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風險保障需求,更好發揮保險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

      交強險保費降低、保額提升,也獲得了不少車主的點贊。針對事故有責任方,交強險整體保額12.2萬元,改革后保額提升到了20萬元,即死亡傷殘賠償從11萬元提升到了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從1萬元提升到了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依舊是2000元。對于交強險保額提升,來自安徽安慶的車主姚女士說,平時容易小剮小蹭,改革后對車主的風險保障提高了。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認為,本次車險綜合改革“提質降價,惠及消費者”,不只表現在交強險改革方面,也同樣體現在車損險改革方面。改革之前的車損險存在覆蓋范圍不足、表述不明的問題,給投保和理賠增加了復雜性。新規充分考慮了消費者使用汽車時所面臨的風險和痛點,擴展了保障范圍,同時降低了免賠率、減少了免賠項目,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的風險保障需求。

      “本次改革過后,車損險確實做到了更加簡明清晰,減少爭議、消除矛盾,體現了本次車險綜合改革的終極目的。”王緒瑾說,由于車損險擴大了保障范圍,整合了原本需要自主選擇并購買的附加險內容,決定了車損險實質的質量上升。通俗來說,就是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服務。

      此外,從價格的絕對值來看,王緒瑾表示,本次改革將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改革后商車險基準保費價格大幅下降,這也是車主感覺降價的一個原因。

      不過,也有車主反映,改革后車險價格上升了。記者了解到,過去三年出險次數多、保險公司返給被保人的現金和卡券減少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車主支出的保費增加。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去年所交的車險(包括商業車險和交強險)保費約為4100元,最近他準備續保時,發現同一家保險公司給的報價為4700多元,所贈送的服務也不如去年多。而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此前保險公司返還給他的現金沒有了。王先生告訴記者,去年保險公司提供給他的報價為5000多元,但“優惠”完只需交4100元。

      值得關注的是,改革引導保險公司將考慮賠付記錄的范圍由前1年擴大到前3年,并降低對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這意味著,有的車主過去三年里出險次數較多,改革后購買車險可能會面臨保費提升。同時,過去一次出險就漲保費的情況將有所改觀。不過,記者詢問多家保險公司發現,目前,針對此項改革內容,保險公司還沒有制定明確規則。

      “對于廣大車主來說,最影響車險價格的因素還是出險次數。”王緒瑾說,對不同車主的獎勵與激勵機制更加成熟,擁有良好駕駛記錄的車主值得獲得更好的待遇;相應的,發生交通事故比較多的車主,其駕駛成本是提高的。通過價格的差異化,引導司機群體改變駕駛習慣、提升安全理念是行之有效的。

      壓縮惡性競爭空間

      此次改革將商業車險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壓縮了惡性競爭的空間。

      不少車主發現,今年保費降了,但保險公司的現金返還也取消了。平安車險合肥分公司業務員于曉君告訴記者,保險公司將返還部分直接讓利給了客戶,免去了客戶的后顧之憂。

      一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過去,保險公司多采取返還形式吸引客戶,車險市場的現金返還額度也不同,導致市場為爭搶客戶產生惡性競爭。一些保險公司承諾的返還額度沒有兌現,車主維權無果,惡性競爭最終損害的是車主的利益。

      “改革之后,保險公司直接降低保費,給客戶現金返還的比例非常低,保費基本不存在較大的差異,避免了一些惡性競爭。”上述保險公司人士表示,未來客戶選擇保險公司將不再以保費高低作為參考標準,而是更多傾向于選擇救援理賠服務效率高的企業。

      王緒瑾認為,商業競爭中的絕對優勢,已經從價格轉向了服務。本次車險綜合改革是行業競爭和時代發展的縮影,核心應該是讓車主得到優質服務,以降低服務水平為前提的盲目低價是不可取的。能夠兼顧價格優勢、發揮服務優勢的保險企業和產品,將在新規時代脫穎而出,從實質上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與風險,吸引一批忠實客戶。

      險企面對盈利壓力

      此次改革涉及面廣、力度大。分析人士預計,改革后,商車險基準保費價格下降,車險保費規模也可能下降,甚至出現承保虧損。雖然行業面臨陣痛期,但只有改革才能解決車險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保險公司需積極作為,直面挑戰。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發布報告認為,自2020年9月實施的車險費改將會降低車險費率并擴大保障范圍,從而將削弱財險公司未來12至18個月的承保盈利能力。“為了抵消車險賠付率的上升,我們預計財險公司將控制傭金費用增長。再加上債券收益率下降造成的投資收益增長放緩,財險公司未來12至18個月可能出現盈利下降的局面。”穆迪分析師郭嘉銘表示。

      此次車險綜合改革,也將倒逼保險行業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表示,車險的盈利點較低,改革后保險公司的經營難度將提高,行業會逐漸分化。人保、平安等大型保險公司將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通過科技賦能,優化保險公司定價水平和風險識別能力,逐步探索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車險服務,而一些沒有能力進行科技賦能的小型保險公司,或將逐漸被擠出市場。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表示,車險綜合改革短期內可能給市場帶來三方面影響:一是可能造成保費增長趨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保險機構要積極應對業務增長壓力,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換,同時積極拓展非車險市場,推動保險業務結構調整。二是可能造成賠付率上升、費用率壓縮,承保盈利減少,甚至出現承保虧損,保險機構要積極應對盈利壓力,改變粗放經營模式,建立精細化、專業化的管理能力,增強細分風險的定價能力。三是可能造成行業集中度提升,大公司在保費收入獲取與盈利方面具有規模經濟優勢,中小主體面臨很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可主動退出不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車險市場,或者深入挖掘車險細分市場,培育核心競爭力。

      朱俊生建議,保險行業提升風險識別和定價技術能力,運用大數據、車聯網等新技術驅動保險定價的創新,并建立行業共享的投保和索賠歷史數據庫,為車險定價提供支撐。此外,為更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提高效率,保險公司可以尋求與第三方專業公司合作,獲取其專業的數據和分析服務。

      標簽: 車險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雙11”刺激的單身焦慮
      下一篇:隨著購買新能源車的家庭明顯增多,購車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精品_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模无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