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科技股大幅調整,不少基金凈值跌幅較大。年內基金冠軍銀河創新成長更是領跌,基金凈值單日跌幅超過7%。
據統計,截至2月26日,銀河創新成長今年以來收益率為53.29%,目前在主動管理的權益類產品中收益最高,26日基金凈值跌幅也最大。此外,銀河創新成長還是支付寶近一周申購量最大的基金,超過20萬人購買。
漲得最猛,跌得最多。26日,銀河創新成長基金凈值下跌7.44%,是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凈值跌幅最大的,但銀河創新成長依然穩坐今年以來收益冠軍的寶座。
此外,支付寶上,海富通股票混合型基金近一周有超過8萬人購買,26日基金凈值也大跌7%。
事實上,目前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多為成長風格的基金,大多重倉科技股,面對科技股的大幅調整,這些基金也跌幅居前。
同時,正是因為短期亮眼的業績,這些基金最近頗具流量,但很多投資者可能買了個“階段頂”。這番追漲讓不少投資者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曾做過一組測算,2005年至2018年,偏股混合基金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2.5%,相較于滬深300指數8.19%的年增長率,有明顯的超額收益。但在此期間,基金投資者的實際年化回報率只有5.72%。
基金客戶的實際回報和基金的名義回報,每年相差約7%之多,其中的損耗,就在于沒有把握好兩個關鍵點:第一,持有時間短,平均持有股票基金的時間少于一年。第二,追漲殺跌,股市階段性高點,爆款基金頻受熱捧;而股市階段性低點,購買者寥寥無幾,持續賣出基金,既交了大量手續費,又剛巧做倒了差價,高買低賣。
業內人士建議,投資人最應該堅持的就是兩個原則:一是長期投資,二是不要追漲殺跌。
面對26日科技股的大跌,上證報采訪了多位基金業內人士,他們紛紛表示:“不要慌!”
滬上一位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認為,部分科技股估值很高,調整是正常的,從中長期來看,成長股依然會是投資主線之一。
百億私募星石投資表示,新一輪科技周期開啟,以5G為代表的通信、電子周期、新能源汽車產業周期及國產替代周期等,未來景氣度有望逐步提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