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7例新冠肺炎患者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治愈出院,其中包括了一名68歲的危重癥患者楊先生。
據了解,楊先生曾于去年12月底以及今年1月初前往武漢,1月9日返回上海。當天就開始沒力氣,第二天出現了發燒,后面幾天發燒明顯加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仁濟醫院住院幾天以后,病情逐步加重,于1月23日晚上轉到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25日,楊先生作為上海市第一例危重癥患者治愈出院。截至目前,上海共有336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已有268人治愈出院,出院率已達約80%。
提高患者出院門檻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危重癥患者的治愈面臨很多挑戰,第一例危重癥患者的出院,意味著在采取有效措施后,不管重癥還是危重癥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病人出院有怎樣的標準?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冠肺炎的患者出院的標準為,體溫恢復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癥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的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間隔一天,最后經專家組評估,綜合判斷病人是否可以出院。
而上海醫療救治組在病人出院標準層面,明顯有著更高的要求。盧洪洲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為確?;颊叱鲈簳r不攜帶病毒,患者出院不僅要嚴格符合國家的出院標準,同時,他的糞便核酸檢測也必須為陰性,否則就不給出院。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一套較為詳細的跟蹤隨訪機制,醫務人員會對出院患者上門進行健康隨訪。出院2個星期后,患者還需到定點醫院進行隨訪、復診。”
羥基氯喹還在臨床試驗中
出院率高,到底是什么治療方案湊效了?
此前盧洪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進行羥基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那么目前臨床進展如何?盧洪洲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臨床試驗表明,小劑量的羥基氯喹對新冠肺炎的效果不是很明顯?,F在我們正在做400mg羥基氯喹的臨床試驗,目前還沒得到結果。”
盧洪洲進一步指出,“相較于磷酸氯喹,羥基氯喹的副作用更小,并且還可以抑制細胞因子風暴。若羥基氯喹在體內抑制病毒效果不錯的話,我們將在上海地區推廣使用這個藥。”
同時,盧洪洲透露,上海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初稿已經擬定,預計將于近日發布。
此前,上海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上海方案已在實踐中,方案不僅僅是寫在紙上,方案就在患者身上。通過探索和總結,逐步實現精細化治療方案,包括整體免疫功能的保護,重癥患者得以實現很好療效。
他同時指出,抗擊新冠肺炎沒有“神藥”,唯一的“神藥”就在于集中全市所有資源、實現多學科共同診療模式,全市最好的感染醫學、重癥醫學、呼吸醫學等學科共同努力,為患者帶來希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