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

      銀行業改革須迎難而上 降息應慎之又慎

      來源:證券時報網時間:2020-02-25 10:54:27

      近期官方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加之上周末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過將“適時適度調整存款基準利率”,市場關于存款基準利率是否該下調再起討論,其中不乏一些機構分析人士呼吁存款利率降息宜早不宜遲。

      呼吁盡早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理由,本質上是從維護銀行利差的角度出發。自LPR(貸款基礎利率)改革以來,銀行資產端與負債端呈現不對稱的“單邊降息”趨勢,即在LPR下調帶動貸款實際利率下行的同時,負債端成本因存款基準利率不動而存在較大剛性。銀行資產端與負債端利率變動的錯位,一方面會壓縮銀行利差,銀行可能會為了尋求貸款收益高回報而放松風控要求;另一方面,負債端成本的易上難下,阻礙了銀行進一步下調貸款端利率的動力,不利于實現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政策目標。

      但是,相比于貸款利率的調整,存款利率的變動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某種意義上講,目前仍保留的存款基準利率所代表的貨幣政策導向意義比LPR更鮮明。一旦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其所釋放的政策寬松信號要強于LPR降息。自LPR改革以來,1年期LPR較改革前下降26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較改革前只下降10個基點。而存貸款基準利率通常單次調整幅度為25個基點,若下調一次存款基準利率,其所釋放的貨幣政策信號是否還算得上“穩健”呢?

      在海外越來越多國家進入負利率的環境下,我國央行多次明確要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當前,我國1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0%,為該制度建立以來最低水平,而1月CPI已達5.4%,這使得央行在降低存款端利率方面必會慎之又慎,避免損害廣大人民群眾利益。

      短期內是否該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反映了不同群體的不同訴求。對銀行來說,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銀行面臨著凈息差壓縮的挑戰,各國銀行都會倒逼自己轉變經營模式,一些優秀的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凈息差不降反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我國銀行業也需補上這一課,更何況,我國銀行業當前的凈息差水平仍處于國際中等水平,高于亞洲銀行業,當前貸款端利率的下行并未對整體造成顯著的實質性壓力。而且,在當前需要共克時艱之際,正如央行所說,銀行要發揮利潤較多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適當降低對短期利潤增長的過高要求,向實體經濟讓利,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開門紅”撞上新冠疫情 一季度保險業業績承壓
      下一篇:工信部:重點支持5G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復工復產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精品_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模无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