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海市首例毆打防疫志愿者入刑案件在閔行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一審以犯尋釁滋事罪判處被告人凌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法庭查明,1月31日,凌某拒不配合小區防疫工作,辱罵、毆打社區工作人員許某,致使其構成輕傷二級。
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各級有關部門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嚴懲妨害疫情防控的各類違法犯罪。
記者梳理發現,自《意見》發布以來,各地法院靈活運用視頻審判、微信審判等形式,依法從嚴、從快打擊一批妨害公務、詐騙等涉及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
嚴懲妨害疫情防控行為
“我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后悔,也為傷害了防疫工作人員感到抱歉。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遵守相關規定。”2月11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民法院采用遠程視頻方式審理了省內第一起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妨害公務案件,以妨害公務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拘役4個月,王某當庭認罪悔罪。
“被告人鄧某某犯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2月12日上午,近1500萬網友在線觀看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山東省首例涉疫情妨害公務案。
本案中,被告人鄧某某不服公司防控人員的勸阻,在未佩戴口罩的情況下強行進入公司,毆打防控人員且暴力襲擊出警警察,其行為已觸犯刑法,萊蕪區人民法院當庭宣判鄧某某構成妨害公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個月。
一線工作者堅守崗位抗擊疫情的同時,各級法院借助法律武器嚴厲打擊破壞防控工作的行為。除上述案例外,河北秦皇島、浙江海寧等地法院也相繼公開審理疫情防控中的妨害公務案件。
打擊詐騙保障財產安全
2月12日,安徽省寧國市人民法院以直播形式開庭審理安徽省疫情期間第一起虛假出售口罩詐騙案。被告人黃某某謊稱自己有KN95口罩售賣,并通過網絡搜索KN95口罩的生產資質、證書、照片等發送給被害人令其信以為真,騙取轉賬3萬余元。
“被告人黃某某假借銷售用于疫情防控的物品詐騙他人財物,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8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主審法官宣判道。
疫情當前,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緊缺,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群眾需求進行詐騙等非法活動。為了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避免物資短缺造成的恐慌,各地法院對疫情期間的詐騙行為絕不手軟,依法嚴厲打擊。
1月末至2月初,被告人薛某利用微信編造有大量醫用N95口罩出售的虛假信息對被害人鄒某實施詐騙。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法院啟動快審快判模式審理了這起防疫物資網絡詐騙案,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薛某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
本該齊心協力共抗疫情,但總有人在特殊時期賺取不義之財。針對這種詐騙行為,江蘇新沂、山東棗莊、河南新鄉、廣州越秀、天津東麗等地法院及時審理相關案件,為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積極適用簡易速裁程序
不戴口罩、罵物業、打鄰居、打警察……2月4日,陜西省西安市的楊某某外出小區時未戴口罩,拒不配合工作人員管理并對趕來的民警實施暴力,態度囂張。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法院適用刑事速裁程序快立、快審、快判了這起抗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件。
“辦理這個案子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從立案到判決僅用時兩天,力求從快處理。”本案主審法官、長安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田力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各地法院積極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在維護公平正義的前提下,快審快判,精準高效地打擊涉及疫情犯罪行為。
安徽省樅陽縣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疫情期間假借銷售防疫用品名義實施詐騙案件。
浙江省提出,全省法院要依法從嚴從快懲處危害疫情防控、利用疫情破壞市場秩序、危害社會大局穩定的各類犯罪行為,切實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廣東法院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依法從快從嚴審理妨害疫情防控的各類違法犯罪。截至2月12日,累計受理此類刑事案件20件,分別按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以視頻方式及時公開開庭審理。
快審快判固然有利于對涉疫情案件的高效打擊,但提速會不會影響案件審理的公平性?
針對記者的疑問,田力解釋說:“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后,明確規定速裁程序不受普通程序中送達期限的限制,對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環節也有特別規定。雖然案件處理速度從快,但都是在依法保證被告人基本訴訟權利的前提下進行的程序,不會影響公平性。”(記者 劉子陽見習記者 劉潔)
標簽: 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