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創新做實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時間:2019-12-27 16:35:02

      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把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作為參與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投入,有力支持了崇禮區脫貧出列,同時培養鍛煉了干部,探索推進了培訓改革與創新。

      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以下簡稱農干院)對口幫扶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以來,精心組織、接茬實施兩個年度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工程,累計舉辦9期系列研習班,組建26名專家團隊,扶持22個產業發展項目,在深化智力扶貧、支撐鄉村振興、培養“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探索了寶貴經驗。

      探索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有效抓手——

      崇禮農業組織化程度和生產經營者素質偏低,發展扶貧產業缺乏新型經營主體引領。為此,農干院從解決產業扶貧入戶到人“最后一公里”問題切入,發揮人才培養經驗和資源優勢,捐贈25萬元黨費,協助崇禮區啟動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工程。為確保選好“苗子”,掛職干部與組織部、農牧局、扶貧辦聯合開展走訪考察,把群眾基礎好、帶動貧困戶多作為核心指標,從全區農村致富帶頭人庫中遴選了38人,進行定向培養。據統計,這38人通過流轉土地、吸納用工、生產托管、統購統銷等方式,聯結7006戶普通農戶,帶動2540戶貧困戶增收,占到崇禮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的17.1%。比如學員侯一博每年用工100多人次收獲藜麥,端午節前優先聘用貧困戶趕制藜麥粽子,高峰時日工資達400元。學員張龍帶動57戶種植1200畝柴胡,其中為60歲以上的免費供應籽種、為70歲以上的免費代耕代種。學員劉占江領辦的江山宏藥材專業合作社,在2018年帶動212戶貧困戶增收的基礎上,2019年又發起了聯合100戶農戶種植苦參的3年行動,統一供種苗、購農資、包銷售,全程技術指導,將新型經營主體的產前、產后優勢與小農戶的產中優勢有機結合,構建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為激發“弱鳥先飛”的意識和行動,培養工程自一開始就強調不僅教授知識,更注重塑造精神。通過持續不斷地點名調訓,大家深刻感受到組織的良苦用意和高度信任,一方面把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講給周邊農戶,幫助村里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樹立了率先擔當、主動作為的高遠志向。比如崇禮農業經營主體小而散、運作不規范等問題突出,學員李龍、劉建、白榮等蔬菜大戶組建農信達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規范辦社章程,聘請專業會計,合伙購買農資,組團對接市場,施肥成本降低17%,與北京裕農、河北興蘆等公司達成銷售協議,價格高出原來3倍。比如崇禮水資源不足,擴大設施蔬菜種植難以為繼,但普通農戶更換品種的風險抵御能力低,學員宋啟宏帶頭試種30畝百合、玫瑰獲得成功,每畝節水60%以上,武軍流轉300畝菜地改種水果玉米,在節水的同時實現增收,他們說,農村致富帶頭人必須有超前意識,要想盡千方百計讓老百姓看到希望??偟目?,培養工程提升了學員的市場理念、科技素養和致富本領,建設了一支既有奉獻意識、又有扶貧能力的先鋒隊,體現了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的要求。

      探索人才振興對鄉村全面振興的聯動機制——

      鄉村振興是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聚焦人才振興這個鄉村振興的關鍵,培養工程堅持學以致用與用以促學一體設計,培養人與培育產業同步推進,加強對學員發展產業的指導支持,2018年區財政對17名學員實施的22個項目給予資金獎補250余萬元,撬動投資1630余萬元。比如,引領農業結構調整,支持發展花卉、中藥材、林果3831畝,其中花卉比彩椒畝均增收1.5萬元,中藥材作物增收60%以上,為淘汰高耗水作物、優化區域布局提供了品種和技術儲備。比如,促進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通過輪作、有機肥替代化肥改良土壤939畝,有效緩解了部分區域蔬菜重茬問題,學員孔喜軍總結出彩椒標準化生產的地方標準,被評為“河北省彩椒大王”。比如,延長農業產業發展鏈條,建設蠶豆良種繁育基地2000畝,推行機械化分選加工,加工后的高等級蠶豆每斤溢價2.5元。通過培養工程,學員們深刻理解了崇禮生態環境、交通區位的優勢,切實增強發展品質農業、品牌農業的道路自信,帶動越來越多農戶邁出差異化競爭的新步伐,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產業帶頭人。

      與此同時,培養工程作為農村基層黨建“領頭雁”工程,重視增強學員政治自覺,發揮其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作用。研習班期間,組織學員集中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及省市委“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列席全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請張家口市優秀村支部書記講黨課,考察借鑒山東、浙江等省農村黨建經驗做法,提高他們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學員殷飛通過學習完善了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合作社帶產業的思路,發動黨員和村干部組建常裕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村集體苗木基地進行品種和技術示范,既帶動村民增收,又發展了集體經濟,榮膺河北省“千名好支書”。學員王志兵賣掉塑鋼廠返鄉擔任村支書,組織村民發展土豆、胡麻等糧油作物生態種植,建設59個蔬菜大棚和1座養豬場,帶動23名有勞力貧困人口年收入超過2萬元,沉寂大山多年的上碌碡溝村煥發新的生機,王志兵本人也被評為張家口市“優秀共產黨員”。兩年來共有21名學員進入村“兩委”班子,3名學員發展為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17人次獲得省、市、區委表彰,全區儲備了一批政治上的明白人和黨建上的行家里手。培養工程堅持政治引領、全面培養,把帶頭的涵義擴大到社會、文化、生態各方面,幫助學員增強感恩冬奧、奉獻冬奧的情感,樹立綠色節水、農旅融合的理念,養成規范管理、誠信經營的習慣,王河、張林等還發起成立農村致富帶頭人協會,作為實施培養工程的助手、溝通黨委政府的橋梁和服務會員的平臺,實現自強自律自助,團結了一批農村能人,引領了農村社會風尚。培養工程顯現出的多重成效,啟示了一條通過人才振興支撐產業振興、服務組織振興,進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清晰路徑。

      探索“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的培養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農干院提高政治站位,整合優勢資源,創新思路方法,增強培養工程效果,為服務各地“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提供了經驗借鑒。

      培養工程堅持精準方略,各個環節都下足“繡花”功夫,在內容上,遍訪每個鄉鎮、每名學員,調研得到5個方面21項學習需求,據此安排涉農政策、生產技術、特色農產品加工與營銷等系列主題研習班。在方式上,以學員為中心、以管用為關鍵,更多采用案例式、體驗式和實踐性教學方法,比如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課程選用當地案例、組織現場觀摩,涉農企業經營管理課程讓學員進行角色扮演、開展沙盤教學,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課程安排做農家飯、住民宿,學員收獲非常大。在專題研習的同時,農干院每年開放200多個班次,接受隨時跟班、“點餐”上課,盡最大努力使每名學員都能學有所需、學有所成。

      培養工作中,注重加強對學員的訓后跟蹤服務,農干院幫助組建專家團隊,邀請23人到班授課、6批次實地指導,崇禮區組織25人次參加4場農產品展銷活動,解決了防治彩椒病毒病、試種寒地蘋果新品種、提高日光溫室熱效能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達成番茄訂單生產、藜麥批量采購、蠶豆代加工等一批生產經營合作。比如學員武建兵示范應用專家指導的保健型防控技術,石嘴子村2019年彩椒病毒病發生程度較2018年明顯減輕。學員肖強與培養工程提供的資源深化合作,開發出崇禮第一款零食蠶豆品牌“小蠶崇”,成為亞麻籽油以外游客伴手禮的新選擇。農干院還注重前方與后方良性互動、助人與自助有機結合,指定7名業務骨干擔任培養工程輔導員,通過授課、調研、通訊咨詢等方式,在農業產業化、休閑農業與品牌建設、農民合作社建設發展、農村土地經營管理、農村黨建、農業法律等領域,與崇禮區農村致富帶頭人雙學互促,增長業務本領,增加實踐經驗,增進群眾感情,取得了一項培養工程塑造兩支“三農”工作隊伍的疊加效應。

      標簽: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全面放寬落戶條件體現中國城市化“以人為本”
      下一篇:中國養老金“不差錢”你是怎么看?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精品_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模无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