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豬肉概念股正邦科技(002157.SZ)率先公布了公司11月的生豬銷售情況。按公司披露,其11月共銷售生豬35.53萬頭,環比增長13.09%,同比下降38.24%;錄得銷售收入10.44億元,環比下降10.87%,同比增長15.55%。
如以上數據所顯示,公司在生豬銷售環比增長的情況下仍錄得銷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便是生豬銷售均價環比出現下滑。11月,公司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后均價為30.50元/公斤,環比下降10.35%;均重115.28公斤/頭,較上月增長3.84%。
累計前十一個月經營數據,公司前十一個月累計共銷售生豬516.58萬頭,同比增長3.32%;取得銷售收入95.28億元,同比增長40.92%。公司表示前十一個月其銷售累計收入同比增幅較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近期生豬價格上漲所致。
但該“上漲”的肉價上月已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環比下降,并令公司上月銷售收入環比出現下滑。
股價表現方面,正邦科技股價在今年10月29日的階段性高位開始持續下行,截至最新報15.09元,再小幅下挫0.26%,10月底至今則累計下跌17.77%。但全年而言,在經歷了今年2月份開始的一輪“豬肉概念股”集體暴漲后,年內公司股價仍累計大漲186.34%。
(圖源:格隆匯網站)
某領導曾有名言曰,一個人的命運,要靠自我奮斗,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正邦科技今年業績股價之所以能出現雙漲,更多不過是沾了生豬養殖行業供需短期失衡的光而已。如今眼見肉價拐點已出現,以正邦科技為代表的豬肉概念股們的業績及股價又將何去何從呢?
拐點初現,進入豬后周期?
據中國政府網數據,自去年四月份開始,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即從3353.37萬頭持續下降,至最新十月份跌至2001.07萬頭,同期環比增速持續為負值。但在今年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小幅增加0.6%,取得十九個月來首次環比錄得正增長。
(圖源:同花順(94.840,4.94,5.49%)iFinD)
生豬的存欄量方面,自去年十一月份起,其環比增速持續為負數,且自今年三月份開始環比負增速有擴大跡象,至今年八月份探底,隨后跌幅迅速收窄,至十月份生豬存欄量環比降幅收窄至-0.6%。
(圖源:同花順iFinD)
而按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提供的數據,其生產恢復情況甚至還要好于全國整體水平。10月份,全國規模豬場生豬存欄量環比增長0.5%;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7%。計上九月份,有關指標已連續兩個月出現環比增長。
全國整體而言,東北、西北和黃淮海地區生豬恢復較快,而西南、華南地區產能下滑亦在放緩。其中,黑龍江江、陜西、河南、吉林、山東、安徽等12個省份生豬存欄量出現止跌回升。據悉,部分生豬養殖企業為加大擴產力度,甚至將三元豬轉為能繁母豬,以推高母豬整體產能(三元豬產子少,一般不用作能繁母豬)。
以上可繁母豬及生豬存欄量十月份環比出現回升跡象或預示受非洲豬瘟影響持續一年多的生豬供需緊張局面將出現放緩,對應豬肉價格亦有望在高位開始回落。
據農業部統計數據,截至11月22日,豬肉均價為43.8元/公斤,環比此前兩周下跌14.5%。但較去年同期漲幅仍然擴大。華泰證券(17.910,0.32,1.82%)表示,今年8至10月肉價快速上行主要是豬瘟疫情造成存欄過度去化,且養殖戶壓欄所致。雖然肉價短期內出現回調,但在今年年底至于明年1、2月份春節前后由于豬肉需求加大,其價格仍有可能重新出現上漲。
至于真正的豬周期見頂則需要等待補欄逐漸完成方會出現。結合當前生豬養殖規?;噎h保標準較高的行業現狀,存欄量恢復至非洲豬瘟前水平仍需要一段時間。
從上文中國政府網公布數據亦可見,即使十月份能繁母豬及生豬存欄量環比出現較大改善,但其絕對數量離去年年初仍有較大差距。盡管目前國家不斷鼓勵生豬養殖,但按當前的環比增速要恢復至去年年初水平仍需較長時間。
故相對應,肉價即使在近期出現短期回落,但由于供需關系仍較緊張,預期明年相當一段時間,肉價仍將維持在高位。
昨晚公布經營數據的正邦科技其實就可作為例子,雖然11月生豬銷售環比出現下降,但較去年同期仍增長15.55%,顯示生豬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仍處在相對高位。
當前生豬養殖行業,只能說是走入了后期,但距離豬周期見頂,應還有相當距離。
豬肉概念股將何去何從?
雖然就整個行業而言,豬肉供需仍然緊張,豬肉價格仍將飛在天上,生豬養殖企業的短期內豬有多大產,人有多大膽的邏輯仍在,養豬(只要控制不要死太多)、賣豬、躺著賺錢的日子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但股票市場上的豬肉板塊指數從10月30日達階段性高點3307點后便開始持續下調。
(圖源:同花順)
這與正邦科技股價走勢近乎一致。實際上,就當前市值最高的前六大豬肉板塊概念股而言,從10月30日至今,除雙匯發展(29.060,0.05,0.17%)外其股價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調。其中下調幅度最大的為正邦科技,股價下降幅度為17.55%,其次為溫氏股份(35.110,0.23,0.66%),下降13.18%;再者為牧原股份(90.400,-0.20,-0.22%),下降幅度為11%。
但另一個值得留意的現象是,在市值排名靠前的個股中,十月底至今漲跌幅基本與其市盈率呈正比例,即市盈率越高,跌幅越大。當中,正邦科技及牧原股份目前的市盈率已高達177及124。
(圖源:同花順iFinD)
就目前而言,正邦科技及牧原股份的估值已遠高于其近三年的平均水平。因此,市場因“恐高”趕在年底撤出,確認收益,亦是情理之中。
(圖源:同花順iFinD,正邦科技市近三年市盈率變化)
就整個豬肉概念板塊而言,其從今年2月12日開始上行,并在4月份達到年內最高點,隨后便出現一定程度回調。而板塊市盈率亦在今年8月份有關公司的業績兌現開始與指數出現剪刀差。隨著指數回調,目前板塊整體市盈率已跌回年初水平,但仍高于去年下半年水平。
但板塊中部分個股(如正邦科技)目前估值仍較高,因此可能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間。至于其他處于估值處于板塊平均水平線附近或之下的個股,由于行業短期內業績增長確定性仍較高,因此在豬后周期其股價或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圖源:同花順iFinD)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標簽: 正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