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山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居住在中山的全國、省及部分市、鎮人大代表共200多人,開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水污染防治專題調研活動。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旭東,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危偉漢,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唐穎參加了活動。
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第一組代表圍繞推動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開展調研。近50名人大代表從深中通道西側登陸點附近乘船,經過約40分鐘的航行,抵達深中通道西人工島視察;隨后返程來到翠亨新區規劃館,調研翠亨科學城規劃情況。
陳旭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中山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要緊緊圍繞省委賦予中山建設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沿海經濟帶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 “三個定位”的要求,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灣區。他強調,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動脈”作用,加快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積極配合省交通集團推進疏浚物納泥區工作,解決配套設施用地問題,確保項目穩步推進。同時,要重點推進中開高速等高快速連接道路建設,全面打通南北、東西方向快速通道和城市“內循環”。
高水平推進翠亨科學城規劃建設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環灣布局、城市東進”計劃,翠亨新區是該市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前沿陣地。2018年,中山市開始在翠亨新區起步區南部布局一個新科學城——翠亨科學城。
翠亨科學城地處翠亨新區起步區馬鞍島南側,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上月,《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經中山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作為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戰場、全市改革創新的新高地,翠亨科學城將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珠江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平臺和國際化現代城市新中心。
危偉漢表示,要從完善城市設計、片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把翠亨科學城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要進一步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軌道交通、公路交通、慢行系統有機銜接,為城市發展預留空間。要優化功能布局,綜合考慮教育、醫療、文體設施等公共服務配套,科學規劃好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區域醫療中心、國際設計港等板塊。要充分吸引創新資源集聚,優化休閑娛樂體驗,打造港澳廣深等地青年人集聚場所,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一直關注翠亨科學城規劃進展。他表示,翠亨科學城是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創新力,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真正打造中山對接灣區中心城市的窗口和示范區。要進一步凸顯翠亨科學城自身特色定位,充分體現創新引領,更加注重產城一體,與大灣區其他科學城一起,引領創新型一流灣區建設。
推動黑臭水體整治實現水質提升
第二組代表先后來到珍家山污水處理廠、白沙灣工業明渠水體整治及污泥處置工程點、員峰新涌整治點,開展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專題調研。據了解,中山正按照全流域整治、全系統治理、全流域監測、全民參與、全過程監督的思路,用3年時間對全市15個流域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目前中心城區10條河涌正在開展第二階段整治提升工程,采取“統籌流域治理、按成效付費”模式,力爭到2020年達到消除黑臭水體指標考核要求,并逐步實現水質提升。
經過實地查看,人大代表認為中山市委、市政府對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推進力度大,也更符合科學治理的方式。市人大代表熊小薇表示,變過去分段治理為現在的以河涌流域劃分、系統性治理方式,更有利于水體的長治久清。市人大代表溫縣權表示,中山許多河涌流經市民生活區域,水體防治直接影響群眾生活,希望市委、市政府繼續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讓清清河水重回市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