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局部散發等多重考驗,全市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市經濟承壓前行、總體平穩。
記者近日從市統計局獲悉,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93.49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84.36億元,同比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33.65億元,同比下降2.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75.48億元,同比增長1.1%。
工農商業發展以“穩”為主
農業生產保持平穩。前三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6.4億元,同比增長3.5%。分行業看,農、林、牧、漁、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增長3.3 %、19.2%、3.3%、1.5%和41.4%。從產品產量看,蔬菜、園林水果產量分別為78.03萬噸、31.69萬噸,分別增長2.8%、0.4%。生豬出欄204.45萬頭、豬肉產量16.52萬噸,分別增長4.2%、7.0%,期末生豬存欄164.26萬頭,增長1.5%。水產品產量80.48萬噸,增長1.1%。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6.4億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8月收窄1.6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128.99億元,增長8.9%。其中,風力發電行業增長289.7%,核力、火力發電行業下降0.9%。
外貿市場增長放緩。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207.6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全市進口總額65.8億元,增長16.3%;出口總額141.8億元,增長12.6%。
消費市場加快恢復。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9億元,同比增長3.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29.01億元,增長4.1%;餐飲收入40億元,增長1.1%。按商品類別分,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下降3.7%,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增長33.6%。
電力能源成增長“主力軍”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力能源產業穩定增長,是拉動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主引擎。前三季度,規上電力能源產業實現增加值124.65億元,同比增長9.4%,拉動規上工業增長2.9個百分點。另外,規上食品(水產品)加工業持續向好,實現增加值20.3億元,同比增長10.2%,拉動規上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
全市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前三季度,省級產業園區新簽約南海海洋工程項目等70個項目,項目總投資261.5億元;新動工綠華新能源等62個項目,項目總投資額110.68億元;新投產64個項目,項目總投資108.01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為190億元;開展了37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入資金24.41億元;完成土地收儲4110畝。
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前三季度,累計新建1178座5G基站,完成省下達我市全年任務的100%。截至9月底,已有145家規上企業開展了數字化轉型,完成省任務的96.67%,超額完成任務。
財政收入回暖
居民穩步增收
財政收入有所回暖。前三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可比口徑)增長10.8%,按自然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1.39億元,增長7.3%。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前三季度,陽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7元,同比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3.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98元,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3元,增長5.8%。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930.4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住戶存款增長12.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661.93億元,增長11.1%,其中全市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