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一名年輕民警得償所愿,順利通過遺體捐獻志愿申請。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目前,我市已有10975人進行器官和遺體捐獻志愿登記,其中實現遺體捐獻40余例。
“過世后也要為社會做點貢獻”
27歲民警完成遺體捐獻志愿登記
年僅27歲的基層派出所民警李浩楠,做了一個決定:過世后將遺體捐獻。前不久,在完成各項流程后,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
10月18日,記者見到李浩楠時,他正開著警車,對一起案件進行調查取證。他皮膚黝黑,個子不高,看上去非常精干。
“沒什么,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提起無償捐獻遺體的決定,李浩楠十分平靜。
李浩楠曾在中國武警部隊服役兩年,退役之后選擇了公安工作,目前是市公安局張灣區分局柏林派出所的一名治安民警。
從警兩年來,他先后參與多起大案、要案、疑案的處理,偵辦的案件多次獲得領導高度好評。
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浩楠在電視上看到了人體器官捐獻的新聞,他深受觸動。“我想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我也應該捐獻遺體。”李浩楠當即就產生了這一想法。
隨后,李浩楠開始留意、打聽捐獻遺體的流程,打算將想法付諸行動。
今年6月3日,他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填寫、提交了遺體捐獻志愿書和登記表。
前不久,李浩楠收到一封特殊信件。這是一封來自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中國紅十字總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感謝信。
感謝信里還有一張《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卡》??吹竭@張特殊的卡片,李浩楠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他的申請通過了!
得知李浩楠決定捐獻遺體的消息,同事們有些驚訝。李浩楠表示,他早就有這個想法了,之前因為一些原因耽誤了申請,現在算是得償所愿。
“我的想法很簡單,活著的時候為人民服務、去世后也要為社會做點貢獻。”李浩楠堅定地說。
李浩楠的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你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嗎?”“是的!”“你有沒有和家人共同討論過?”“家人都同意了我的決定!”“現在申請是不是已經生效了?”“是的……”面對同事們的詢問,李浩楠逐一回答道。他說:“捐獻器官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讓他人重獲新生,意味著生命得到了延續,我覺得這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有價值、有意義的一件事。”李浩楠堅定的眼神,獲得同事們由衷的贊賞與敬佩。
十堰已有萬余人申請器官和遺體捐獻
累計有40余人成功捐獻遺體180余人捐獻器官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0975人志愿登記器官和遺體捐獻。其中,實現遺體捐獻40余例。
2020年7月30日,75歲的李福元在醫院病逝,按照其生前遺囑,他的遺體被捐獻給湖北醫藥學院,其中骨架被制作成醫學標本,陳列在學校生命科學館內,供教學使用。次年2月14日,李福元的妻子張曉萍去世。按照她的遺愿,她的遺體無償捐給湖北醫藥學院,將全身制成標本,用于學院醫學研究。在生命的盡頭,夫妻倆選擇了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綻放。
2021年5月23日,29歲的鄖陽區葉大鄉小伙王銀實現了生前夙愿:他的遺體無償捐獻給湖北醫藥學院供醫學教學使用……
另外,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自2013年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我市累計有180余人捐獻器官,使500余名患者重獲新生。
今年2月3日,我市一位40多歲的男子突發腦溢血不幸身亡。家屬決定以另外一種方式——捐獻器官來延續他的生命。當日,逝者成功完成一肝兩腎的器官捐獻,為3名重癥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今年10月2日,16歲少年小亮(化名)遭遇車禍腦死亡,父母含淚捐獻他的器官。在我市完成心臟、肝臟、腎臟和角膜的器官獲取手術后,小亮用這份“生命的禮物”讓3名重癥患者重獲新生、兩名失明患者重見光明。
2022年5月7日,十堰市紅十字巨鯨落·萬物生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服務隊成立儀式在湖北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舉行,這是十堰市首個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服務隊。該志愿服務隊成員為湖北醫藥學院教師和學生,職責是開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緬懷紀念等志愿服務工作,為遺體器官捐獻工作提供咨詢,呼吁更多人關注、支持和參與人體器官(遺體)捐獻事業,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