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雙鴨山4月1日電(馬淑芬梁峰洵記者姜輝)隨著天氣轉暖冰雪消融,近日,首批候鳥如約飛回黑龍江省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報春。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設置多個投食點,解決候鳥食源問題。
丹頂鶴是每年最早飛回來的候鳥,它們頭頂紅帽,一襲白衣,舉手投足間盡顯高貴優雅。東方白鸛、白枕鶴等國家保護鳥類或是展翅翱翔,或是在蘆葦叢中悠閑覓食?;貧w的候鳥讓沉寂了一冬的七星河濕地再現勃勃生機。截至目前,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監測到近萬只回歸候鳥,其中以鶴類、鷺類、雁鴨類候鳥居多,包括丹頂鶴、白琵鷺、白額雁等20余種。
今年受“倒春寒”氣候影響,白雪仍然覆蓋濕地,河水沒有解凍,嚴重影響候鳥覓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多名干部職工深入濕地,分別在便于鳥類棲息的鳥島、大雁湖、觀鳥亭等地投放玉米5噸、雜魚等食料100余斤,及時解決候鳥食源問題。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萬公頃,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珍稀水禽的主要停棲地和繁殖地,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三江平原地區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自然性的原始濕地之一。保護區鳥類達23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白琵鷺、白枕鶴、白額雁、大天鵝等36種。
近年來,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終致力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隨著保護區內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來到這里棲息、繁育,白額雁數量由以往的不足5萬只猛增到了15萬只,白琵鷺、大天鵝、野生丹頂鶴等鳥類數量較之過去也明顯增多。2011年,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完)
標簽: 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