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個多月的搶救,小宇脫離了生命危險。
“抬起來了,抬起來了!”近日,寧波市婦兒醫院兒童重癥監護病房(PICU)的醫護人員看著小宇自主抬起的手腳,都激動得眼噙淚花。
經過1個多月的搶救,小宇的肌無力等癥狀終于緩解,脫離了生命危險。
10歲的小宇平時身體很健康,一個多月前,出現發熱、聲音嘶啞等癥狀,雙手不能握拳。剛開始家人以為只是普通感冒,并沒太在意。但短短兩天后,小宇出現發音障礙、四肢無力、不能行走以及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癥狀。
家人趕緊把孩子送到寧波市婦兒醫院,隨即收治到PICU。據陳赫赫主任介紹,剛收治進來時,孩子坐在輪椅上,四肢已經癱軟無力,一點也抬不起來。戴著面罩吸氧,孩子仍然呼吸微弱,臉色青紫。醫護人員立即進行氣管插管,接上呼吸機予以搶救。
第二天,醫院組織多學科專家團隊會診,最終確診為“格林巴利綜合征”。病因明確,治療就有方向了。在輔助通氣的基礎上,醫護人員對小宇進行血漿置換的治療,前后共做了10多次的血漿置換,同時配合激素、靜脈丙種球蛋白、神經營養藥物等措施。
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小宇的病情明顯好轉,撤離了呼吸機,能夠自主呼吸,四肢肌肉的力量也逐漸恢復。
據介紹,格林巴利綜合征屬于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急性病。臨床表現為四肢無力、感覺障礙、呼吸困難、同時伴有神經損傷,部分患者會出現軀體疼痛癥狀,近25%的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氣。
該病發病率僅為0.4-2.5/10萬。陳赫赫主任介紹,醫院每年會收三四個患者,但像小宇這樣病情嚴重的并不多。這種疾病在臨床上容易誤診,早期更不容易診斷,往往失去治療的最佳時間,從而留下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而診斷兒童格林巴利綜合征,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就更加困難,常常容易跟腦膜炎、髖關節炎或者病毒感染所致的身體不適相混淆。據統計,學齡前的此病患者,僅1/3得到了正確的診斷。
寧波晚報記者程鑫通訊員馬蝶翼文/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