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孩子說腳疼,也沒骨折,怎么會那么疼啊?!?8歲的馮剛(化名)坐在輪椅上,由父母送到寧波市第一醫院。他被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寧波市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鄔秀娣告訴記者,痛風是一種很常見的關節炎,主要和家族基因、自身代謝因素和飲食習慣等有關。20年前,痛風患者年齡絕大多數在50歲以上?,F在,20來歲的年輕痛風患者比比皆是。
18歲小伙尿酸高得嚇人
“疼,醫生,很疼!”檢查時,馮剛幾乎要哭出聲來。鄔秀娣能理解,痛風急性發作時,確實疼到刺骨。疼痛分為0-10個等級,自然分娩是10級疼痛,痛風急性發作也可以達到10級。
頭天夜里,睡夢中的馮剛因為腳趾疼痛而痛醒,覺得腳趾火辣辣的,像刀割火燒一樣。
鄔秀娣看到,馮剛右腳的大拇指(第一跖骨)明顯紅腫,摸上去,表面的皮膚比較燙,輕輕碰一下,馮剛就痛得大叫。而“紅腫熱痛”高度概括了痛風急性發作期的癥狀。
“醫生,我們在當地醫院看了,醫生懷疑痛風。這怎么可能,孩子才18歲。痛風都是老年人得的慢性病吧。他爺爺是有痛風,他爸都還沒得痛風呢!”馮剛的母親很著急。
經查,馮剛的尿酸高達900多μmol/L(微摩爾每升),而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即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這是典型的高尿酸導致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编w秀娣從馮剛的述說中找到了病因,“主要由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每天喝一大瓶可樂,甜飲料對尿酸升高的作用和酒精類似。而且,你媽媽說你不愛吃蔬菜水果,每天要吃大量的肉;你爺爺也患有痛風,有家族遺傳基礎。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導致這么年輕就出現了如此嚴重的高尿酸血癥,誘發了痛風發作?!?/p>
除腳趾疼痛外,檢查結果顯示,馮剛的腎臟也已經因為高尿酸血癥未及時治療而輕度受損,是否可逆要治療一段時間再觀察。
接下來,除了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戒飲料、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對馮剛來說也尤為重要。
疼痛來去如風,痛風容易被忽略
鄔秀娣介紹: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發作的關節疼,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也可以是下肢大關節或者手的關節。痛風的特點是疼痛來去如風,往往急性發作數天后,會自行緩解,一周左右癥狀完全消失。因此,不少痛風病人并未引起重視。
痛風的成因很復雜,可以明確的是,幾乎所有的痛風患者都尿酸偏高。高尿酸,其實就是身體嘌呤代謝異常,攝入含嘌呤的食物過多,產生尿酸過多而人體來不及排出。尿酸形成的結晶析出在關節,就可以引起急性關節炎;長期蓄積在關節就可以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破壞、功能損害。更嚴重的是蓄積在腎臟里,可以導致腎功能損壞。也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從而誘發中風等嚴重心血管事件。
早中期痛風完全可以被治愈
從臨床看,很多人對痛風存在認識誤區。比如,很多人認為痛風是慢性病,治不好,因此不用治。
“早中期痛風,經過6-12個月的規范治療,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编w秀娣建議,如果市民懷疑自己有痛風,不要忍,不要拖延,應該及時就醫。
她也呼吁,如果有家族痛風病史且平時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的話,一定要重視定期檢測尿酸。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建議改良生活方式,定期隨訪,或按需進行藥物治療。
她遺憾地說:不少病人在早中期忽略了這一疾病,甚至以為反正也治不好,一“忍”就是幾十年,結果導致病情越發嚴重,后果無法逆轉。
痛風患者并非不能吃海鮮
寧波人的餐桌總少不了海鮮。門診中,痛風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以后不能吃海鮮了嗎?”鄔秀娣說,這也是個認識誤區。對寧波人而言,如果終身不能吃海鮮,那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也沒有必要如此忌口。一般情況下,她會建議,早中期的痛風患者,除非腎臟已受損等特殊情況,在治療的3-6個月內盡量少吃海鮮。
近年來,隨著藥物和治療方法的改進,通過3-6個月的遵醫囑用藥和生活方式調整,一般都可以把尿酸控制在非常穩定的正常水平,痛風也不再發作。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可以和普通人群一樣正常吃海鮮。只要不是天天大魚大肉,今天吃個蟹,明天吃條魚這樣的食用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酒精、甜飲料還是需要盡量避免。
時代的進步明顯改善了各種疾病的預后,痛風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可以治愈的關節炎,及時治療、規范治療的痛風患者完全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寧波晚報記者 王穎 通訊員 陳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