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合肥城市公園將達500個
根據《規劃》,合肥市將依據城市發展空間格局、大型基礎設施布局和自然山水形態,構建融合人文底蘊、北接分水嶺、南抱大巢湖的開放性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形成“一湖一嶺、一核四區、多廊互聯”的城市生態空間布局。
其中:一湖為環巢湖生態恢復與景觀風貌區;一嶺為江淮分水嶺森林長城;一核為綠色宜居魅力都市區;四區為合肥城區南北兩側以森林濕地為主體的綠色人文生態組團;多廊為城市生態景觀廊道。
記者了解到,在城鎮綠地提質行動中,合肥將堅持新城“公園+”、老城“+公園”的建設理念,全力推進駱崗公園、城市“十大公園”等規模體量較大的公園建設,加強百姓身邊的小公園小游園建設,科學構建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為主體,微型公園為補充的大、中、小合理匹配的城市公園體系。到2025年,全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0%以上,城市公園將達500個,在全市范圍內建設立體綠化示范項目20個。
十八聯圩濕地明年基本建成
《規劃》提出,將加快推進環巢湖濕地規劃建設,2021年年底三河、半島等9個濕地全面建成,2022年十八聯圩濕地基本建成。
據悉,合肥市將加強鳥類棲息地保護修復,設立濕地觀鳥區域和鳥類保護區。探索濕地生態補償制度,探索濕地+旅游,依托三河、半島、湖濱等濕地,重點打造一批濕地生態旅游示范點,培育發展生態、特色、高端旅游項目,帶動環巢湖周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
力爭到2025年,合肥市完成濕地生態修復面積5萬畝。到2025年,開展全市自然保護地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使瀕危動植物保護率達95%;全面加強全市現有2348株古樹名木保護,保護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