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從小高標準嚴要求女兒常做噩夢缺乏安全感
1年時間接診6萬余人次初中生比例上升
都市快報訊 昨天一早,天色陰沉,時不時下小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院)義診現場,前來咨詢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家長,排起了長隊。
“一個暑假孩子迷上了玩游戲,開學不肯去學校,我們多說幾句他就要摔東西,跟我們吵架,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女兒上高中后考試成績不理想,她想不通,鉆牛角尖,也不愛和同學交流,現在已經不愿去學校了,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擔心她出事?!?/p>
“兒子在學校里沒有說得來的朋友,回到家也不跟我們溝通,晚上不睡覺,白天起不來,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嚷著要退學?!?/p>
隊伍中,一些家長“自來熟”,互相傾訴苦惱,談論著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
父母從小高標準嚴要求
女兒常做噩夢缺乏安全感
夏先生昨天起了個大早,坐高鐵趕到杭州,直奔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此行,他是替大一女兒來做咨詢的。
夏先生和愛人都是高學歷,家境殷實,從小對女兒小潔嚴格要求,期望很高。小潔的童年是在各種興趣班中度過的,鋼琴、古箏、舞蹈,奧數、畫畫、朗誦。在夏先生看來,小潔性格乖巧,多才多藝,是他們的驕傲。但他不知道,小潔其實并不喜歡這一切,只是迫于父母的壓力,不敢表達不滿。
進入初中后,小潔的成績在班里只排中等,到了高中,學得更加吃力。每次看到小潔不那么優秀的成績,夏先生總難掩失望。思來想去,夏先生希望小潔學舞蹈,以后走藝術生的路。
在參加藝考舞蹈培訓的過程中,小潔意外結識了隔壁班的一名男同學,兩人產生了感情。夏先生夫婦發現后嚴厲批評小潔,還找到男生,阻攔了這段感情。最后,男生和小潔分開了。
今年,小潔考上大學,但一直沒法走出那段戀情。同學們眼里的她很孤僻。但其實,在小潔心里,太缺乏安全感,她經常做噩夢,夢見被父母拋棄,被男朋友拋棄,惶惶不可終日。
“其實孩子情緒有問題已經有段時間了,我們一直沒有去關注,真的很后悔,是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做好,孩子痛苦,家長更痛苦?!?/p>
2020年接診12-18歲青少年
達6萬余人次
青少年抑郁情緒占40%左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正在逐漸上升。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統計了2018-2020年,12-18歲青少年就診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接診的12-18歲青少年為3萬余人次,2019年到2020年明顯增多,2020年更是翻了一番,達6萬余人次,這其中,抑郁情緒占了40%左右。從就診的年齡段上來看,初中生的比例在上升。
是什么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出?浙大精中(杭州七院)院長李濤教授坦言,學習、生活等壓力,都可能造成心理相關問題和疾病的發生。同時,生物學方面的原因,比如大腦的發育,大腦里化學物質的改變,以及家庭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也可能使得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斑@些都需要我們做更多科學研究來探究和發現病因,更好地針對病因進行預防和治療?!?/p>
李濤教授說,進入青春期后,青少年會出現越來越多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和睡眠問題,而進入青春期后期,一些嚴重的精神障礙疾病,精神分裂癥,嚴重的躁狂癥,抑郁障礙都會出現。因此,把篩查的關口前移,早干預早治療,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非常重要。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從哪些方面關注?
在臨床工作中,浙大精中(杭州七院)醫務部副主任、杭州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中心執行主任王奕權總是碰到一些盲目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家長,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有沒有心理問題,這幾點一定要關注?!蓖蹀葯嗾f,第一,看孩子的日常行為。有沒有按時去學校,按時完成作業,睡眠、飲食等日常生活習慣是否規律。如果在一個階段持續出現日常行為波動和反常,就要注意了。第二,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要關注孩子在學校和同學老師的互動有沒有問題。第三,要留意孩子最近有沒有出現反常行為,比如摔東西、長時間哭泣、精神不濟、情緒不高等。第四,是否有情緒失控或傷害性、危險性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語言沖動、自傷行為等。
“通常來說,關注到孩子一些異常行為后,要針對問題進行探究,不能簡單認為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尤其要關注孩子事后的轉變,如果事后能很快回歸到正常軌道,那就可以繼續觀察。但如果兩周以上沒有明顯改變,甚至一周后情況還在惡化,就要抓緊提早干預,或向學校心理老師尋求幫助,或找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評估?!蓖蹀葯鄰娬{。
孩子進入青春期
有了自我情緒表達
別急著給他們貼標簽
青少年從青春期開始到大學畢業前,都處于心理不穩定階段,要面對心理成長、競爭壓力、自己個性的穩定、家庭關系等問題,當遇到困難、目標不明確、壓力太大等情況時,自己消化不了,便會轉化成情緒不穩定,多表現為焦慮、抑郁。
當這些焦慮、抑郁的情緒出現時,如果有人能耐心了解他們,幫助他們一起調整、釋放負面情緒,他們或許很快就能回歸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王奕權特別提醒,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簽?!叭绻⒆釉缭绫欢ㄕ摗箲]癥’或‘抑郁癥’,對他們內心是一次不小的打擊,而在休學的日子里很可能走向兩個極端,或是過早接觸社會,或是宅在家里成為‘廢人’,如果再加上不科學用藥帶來的副作用,簡直就是雪上加霜?!?/p>
王奕權表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道路上,學校的參與非常重要。他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我情緒表達,他們的探索欲和方向性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轉到在學校和同學的相處中,他們更多在意的是同伴的理解和支持,還有尊重。
王奕權說,學校的人際關系其實是比較復雜的,如果不適應,往往造成兩種結果,一種是討好型社交,一個勁討好、付出,自己吃虧,最后變得非常壓抑;還有一種是自卑型社交,找不到存在感,無法融入團體,被排擠到邊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情緒問題?!扒嗌倌甑男睦戆l展和心理促進都需要通過學校里的人際互動和良性競爭來實現,學校要針對性地營造適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環境,既兼顧人際關系,又兼顧心理發展?!?/p>
基于這一點,近年來,王奕權等一批有精神醫學專業支撐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專家進校園,為老師、家長和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早期干預、心理篩查、專題講座、督導檢查、心理援助等。
“我們希望形成一個全程關愛的模式,學校積極關注孩子情緒,如果發現問題,和家長協作,為孩子提供幫助,必要時到醫院接受專業幫助,等醫院處理完,最終孩子還是能返回學校學習。這是一個比較良性的模式?!蓖蹀葯嗾f。
每7名10-19歲的青少年中
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礙
如何識別早期青少年抑郁?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數據顯示,我國9-18歲青少年抑郁癥狀的檢出率為14.81%左右。
在全球范圍內,每7名10-19歲的青少年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礙。所有這類疾病中有一半在14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未被發現和治療。
如何早期識別青少年抑郁?王奕權提醒,抑郁的早期表現,最核心的癥狀是持續悲傷、情緒低落,對通常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叭绻诎l現孩子失去了往日活力,悶在房間不說話,在學校和同學不溝通,莫名其妙痛哭流眼淚,要提高警惕?!?/p>
此外,還有一種青少年特有的癥狀,即煩躁,情緒極端化?!氨憩F為情緒失控,一點就著,吵架摔東西,要死要活?!?/p>
當然,抑郁還有一些不典型的生理變化,比如睡眠變差、乏力、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過胖過瘦等都要引起重視。
“如果以上情況不管在學校還是家里都會出現,并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未見好轉,就要積極干預了?!蓖蹀葯嗵嵝?。
運動是減少患病的有效因子
早期非藥物干預方法越來越多
“青少年一定要多運動,最好是中等強度的運動!”王奕權接診的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患者中,追溯病史,往往都喜歡“宅家”,缺乏運動?!笆聦嵣?,已有研究證實,運動可以有效減少青春期精神疾病或精神問題的出現。那些喜歡運動的青少年,相對精神疾病的發生率會降低,尤其是男生身上會明顯降低?!?/p>
屏幕使用時間問題也成為影響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奕權說,父母的屏幕時間與兒童青少年的屏幕時間存在直接的正相關。頻繁使用屏幕的父母對兒童青少年的屏幕時間會有更大的寬容度,父母過長的屏幕時間,也降低了他們在限制兒童青少年屏幕時間時的威信,容易引起兒童青少年的反抗情緒?!捌聊皇褂脮r間越長,青少年高級認知功能就會越差,與人溝通及自我需求表達能力越差,取代了原本與家人及同伴的社交活動,最終可能阻礙其社會發展和個人技能的提升,甚至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增加抑郁情緒?!?/p>
而對于家長關心的早期干預藥物治療問題,王奕權表示,很多時候,早期干預可以通過非藥物的物理治療,包括經顱磁治療、光照治療、生物反饋技術等,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心理治療進行系統綜合干預?!澳呐率呛笃诒容^嚴重的階段,現在的治療也不是單純靠藥物,而是藥物、心理、物理治療相結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