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永清環保、力合科技等總部位于長沙的一批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龍頭企業相繼公布半年戰績,增長成為這些公司的主旋律。
8月31日,長沙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鏈辦公室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作為長沙22條產業鏈之一,目前,全市鏈上企業超過300家,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瀏陽經開區、雨花經開區等園區。2021年上半年全市環境治理技術與應用產業營業收入為99.2億元,同比增速為17.1%。
A 龍頭企業捷報頻傳
8月25日,位于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永清環保發布2021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45.22%。
之前的8月20日,位于長沙高新區的力合科技披露,公司2021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28.9%。
同樣在8月底,盈峰環境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環境中標張家港市城南街道區域環衛保潔整體服務項目,合同總額為7100萬元;稍早的7月,公司中標新寧縣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服務年限15年,合同總額達4.6億元。
長沙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產業鏈有規模以上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144家,從事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的企業超過300家,主要集中在綠色建材、城市垃圾處理、在線監測、治理設施和環境服務五大領域,培育了中聯環境、遠大潔凈、永清環保、航天凱天、力合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
B 上中下游產業逐漸成鏈
位于山東博匯集團的應急處置工程項目現場,施工人員身穿全封閉防護服,冒著高溫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這些施工人員來自長沙航天凱天環保,他們采用“異位常溫解析、化學氧化、水泥窯協同處置”的聯合修復技術,處理當地1萬多平方米的污染土壤。
像航天凱天環保一樣,長沙環保技術人的足跡,早已遍布全國。經過多年發展,長沙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鏈已基本形成上、中、下游結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上游產業以中聯環境、遠大集團等為代表,包括環保裝備制造、環保產品生產;中游產業以航天凱天環保、永清環保等為代表,包括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環境監測咨詢服務;下游產業包括以邦普循環等為代表的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產業;延伸支撐產業有節能、節水、有機等環境友好產品生產產業。其中,中聯環境在中國環衛機械市場占有率連續十多年位居行業第一;位于寧鄉高新區的邦普循環是我省最大廢舊電池綜合利用企業。
產業的集聚化,為長沙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的集群發展、集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聯環境在中國環衛機械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行業第一。中聯環境供圖)
C 瞄準“雙碳”進軍藍海
“到2022年,全省環境治理技術應用產業鏈產值規模達到1300億元,培育三家以上營業收入過100億元、10家以上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骨干企業,培育100家營業收入過億元的‘專精特’中小企業,國家級和省級介新中心增加到100個……”
這是《湖南省環境治理技術及應用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對產業鏈發展提出的具體目標。
作為全省環境治理技術應用產業鏈發展中心的長沙,責無旁貸承擔著主角。
長沙發展這一產業,優勢明顯:湖南資源循環利用特色突出,城市礦產、再制造、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湖南模式”;國家備案的環境服務公司數量位居中西部首位,是全國首個環境服務試點省份;長沙高新區是全國首個環境服務業發展試點園區;長沙研發實力強大,工業鍋爐窯爐煙氣脫硫脫硝、重金屬治理、稀貴金屬綜合回收等零部件再制造、廢舊家電及汽車拆解等領域技術裝備水平全國領先。
加快傳統產業市場發展的同時,有遠見的長沙企業家又把目光瞄準了潛力巨大的“雙碳”(碳達峰、碳中和)市場。
8月27日,永清環保雙碳發展戰略研討會暨雙碳研究院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這也是湖南首家雙碳研究院成立。
“環境污染治理的核心是達標排放,碳中和的核心是要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這就要求企業進行持續的技術提升和模式優化,為創新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永清環保董事長馬銘鋒表示,公司定位為大型工業企業賦能的一站式雙碳轉型服務管家,打造更具前瞻性的“雙碳環保產業鏈”,進入快速成長的雙碳環保藍海。
“碳達峰碳中和,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這個壓力很大,要把壓力變成動力。近期,國家正在抓緊制定頂層設計政策,并配套出臺投資、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勉勵長沙企業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