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樓道充電!”
今年5月1日
《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施行后
申城部分小區
對地下非機動車庫進行了改造
紛紛安裝了智能充電樁
解決居民充電難題
不過,近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不少市民反映:地下室沒有信號,手機沒法掃碼,智能充電樁壓根做不到“智能”。
“光安好充電樁不行,得解決居民切實需求啊!”家住徐匯區的楊先生頗為著急。
信號問題為何遲遲未能解決?
上觀新聞記者前往了解情況
車庫沒信號,掃碼充電成擺設
楊先生居住在徐匯區龍瑞路128弄中海瀛臺,剛退休不久的他,更青睞于騎電動自行車出行。5月1日新規施行后,他主動將原本停在樓道內的電動自行車停到了地下車庫去,這才看到正對著自己門幢的地下非機動車庫中已經安裝了充電樁。幾天后,他第一次用手機掃描充電口上的二維碼試圖充電,卻發現,該處手機根本沒有信號,掃完碼后彈不出用戶注冊界面不說,付款更是沒法付。這怎么辦?他趕忙撥通了物業的電話。
據楊先生稱,物業維修人員曾到現場查看過,告知地庫信號問題無法解決,讓楊先生每次掃完碼后返回地庫入口去操作,完畢后再返回充電樁處充電。“這么麻煩?”對物業提出的這種解決辦法,楊先生并不滿意。
5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中海瀛臺一期楊先生所說的5號樓地下非機動車庫。果然,一進地庫,記者手機便信號全無。拐過5個彎后,墻邊掛著的充電樁映入眼簾,屏幕上一行字提示,“掃碼或刷卡開啟充電”,旁邊還張貼了使用說明。記者按照說明上的步驟操作手機,都因沒信號而不得不中止,直到記者返回地庫出口處,才有了信號繼續操作。楊先生補充說,三大運營商在此處都沒有信號。
△徐匯區中海瀛臺1期樓下非機動車庫墻上的充電樁。
那屏幕上提到的充值卡能用嗎?楊先生指著旁邊兩輛正在充電的電瓶車說,“可以充值,但是要去物業管理處辦卡,管理處位于另一小區內,不方便。況且,都叫智能充電樁了,使用方式也應該體現智能二字?”楊先生希望,物業能跟運營商積極溝通,讓地下室能覆蓋手機信號。
寶山區韶山路348弄馨佳園九街坊的小劉(化名)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她告訴記者,小區目前正在進行非機動車車庫改造,安裝了智能充電樁。但結果也是因為沒有信號,掃碼功能被束之高閣,可看不可用。鑒于目前改造還未完全結束,她向12345熱線反映,希望小區能夠借機解決地下車庫信號覆蓋問題。
盡管一些地下非機動車的充電設備也提供了投幣或刷卡等其他替代方式,但相比掃碼付款來說,投幣或刷卡仍然不夠方便。記者在馨佳園九街坊采訪時,業委會告知,雖然地下非機動車車庫充電樁有“投幣”“掃碼”“充值刷卡”三種支付方式,但在實際操作中,充值服務暫未開通,“很多居民不信任辦卡充值這種預付式消費方式,一次性充值那么多錢,大家也不舍得,但如果按照次數來收費,就容易接受得多。”掃碼不能用,投幣充電就成了唯一選擇。居民張先生說:“現在大家更多用手機支付,要另外準備硬幣有些麻煩。”
覆蓋信號究竟有什么障礙?
記者留意到,隨著小區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地下非機動車庫的信號覆蓋成了新的問題,“沒信號無法掃碼充電”飽受詬病。12345市民服務熱線相關的投訴數量不少,涉及徐匯、寶山、浦東、金山、青浦等多個區。
因結構特殊,小區地下車庫常常是信號盲區。按理說,物業管理方自然也知曉,為何在安裝智能充電樁前未能將信號因素考慮進去呢?
寶山區馨佳園九街坊的業委會主任說,今年初,在改造工程還處于設想階段時,業委會成員曾就信號問題咨詢過上海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當時上海移動稱,需要業委會向運營商提出申請,上海移動可派人上門查看并配合給予改造方案。“還得我們提申請?”聽到這,業委會主任猶豫了:“如果需要花費大筆金額,那勢必要通過小區征詢。沒有電動自行車的住戶數量也不少,肯定通不過。”就這樣,覆蓋信號的方案被否定。
除了擔心費用之外,小區居民對于信號基站的先天抗拒也是原因之一。中海瀛臺小區所屬居委會說:早前,小區居民就曾對附近一運營商的基站設置提出過反對意見,認為基站輻射對小區居民健康有較大影響,基站的安裝設置因此被擱置。小區信號覆蓋都不佳,更別說地下車庫了。一年前進行非機動車庫改造時,物業也曾考慮過信號覆蓋的問題,“如果再提加裝基站覆蓋信號的話,大部分居民可能還是會持反對意見。”居委會主任說,因此只能作罷。
此外,一些小區的物業公司和業委會則干脆認為,信號覆蓋應該是智能充電樁的運營方該解決的事。浦東新區楊蓮路160弄的物業經理坦言:“無論是掃碼、投幣或者充值,錢都是由充電樁公司收,物業僅僅提供了場所,信號問題應當由充電樁公司自行解決。”
運營商:并不需要小區出錢
記者就地下室信號覆蓋問題咨詢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得知,由于地下車庫多為封閉場所,無線信號受墻體阻隔影響無法從外部穿透,因此室內多為弱信號或無信號。解決地庫信號問題,需加裝信號覆蓋設備并引入信號源。具體怎么解決?
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著手開展小區的信號覆蓋及優化工作。上述提到的幾個點位,經核查,徐匯區龍瑞路128弄中海瀛臺地上有移動信號2/4G小區覆蓋,地下機動車庫只有2G覆蓋,非機動車庫未做覆蓋,中海瀛臺物業提出需要針對一期二期地下車庫(包括機動車庫和非機動車庫)做4G全覆蓋。上海移動稱將擬訂方案后報小區業委會審核,業委會審核通過后可啟動施工做信號覆蓋。至于寶山區韶山路348弄馨佳園九街坊地下車庫,上海移動前期就接到過小區用戶投訴地下車庫無信號問題,4月中旬的溝通中,物業有覆蓋意向,但業委會表示反對,因此該小區地下機動車、非機動車庫信號覆蓋建設受阻。5月25日上午,上海移動再次聯系物業溝通解決地下車庫信號覆蓋事宜,物業表示需上報相關負責人后反饋。
上海電信也表示,已啟動寶山區馨佳園九街坊地下車庫的網絡優化工作,預計1個月內解決居民的訴求。而“徐匯區龍瑞路128弄中海瀛臺1期”“浦東新區楊蓮路160弄”兩處地下車庫,之前未收到用戶關于移動信號的投訴。本次收到需求后,將在有明確覆蓋目標、業主同意施工的情況下,盡快解決諸如充電樁附近的信號覆蓋需求。
記者就小區的擔憂、顧慮向三大運營商了解情況。據介紹,通常來說,已建成小區的地下車庫信號覆蓋需要由小區業委會或物業公司先行提交覆蓋信號申請,運營商綜合評估樓內用戶數量、信號弱及無信號范圍后制定覆蓋方案,并經小區物業及業委會審核通過后方能實施施工。因此,小區對信號覆蓋達成一致是前提條件,居民若對輻射有擔心,居委會、物業應該加強科普宣傳,做通居民們的工作。至于費用問題,三大運營商均表示,“不需要小區出錢”。
目前,上海正在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隨著信息化應用新場景的產生和普及,市民們對于小區地下空間的手機信號覆蓋需求開始日益增加。建議社區管理者主動作為,幫助市民掃除“家門口”的數字障礙。而與此同時,針對新建設的居民小區,建設規劃應當充分考慮地下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停車掃碼付費等需求,在建設過程中就做好信號的合理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