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座城市的品質,不僅要看地標建筑撐起的“天際線”,更要看萬家歡樂拼成的“地平線”。
住房問題關乎國計民生。安置房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牽動著萬千征遷群眾的心。
建品質安置房,圓幸福安居夢。在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處處外觀造型幽雅簡潔、配套設施完善的安置小區正成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6月1日,新的一個月,新的開端。當天,鄭州經開區新建成的安置房項目迎來了交房的日子,更多的老百姓從此有了自己的新居。
此次交房,共分配5個安置房項目,總投資35.4億元,面積121萬平方米,共8726套,涉及明湖、潮河、前程3個辦事處12個村莊回遷,其中潮河辦事處曹古寺、營崗、二郎廟、王士明4個行政村實現整村回遷安置。
“這次分配安置,是鄭州經開區歷史上涉及人數最多、面積最大、戶數最多的一次,安置群眾近2萬余人,節省過渡安置費達2億元。”鄭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姚志偉介紹,鄭州經開區始終心懷讓人民生活幸福這個“國之大者”,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不竭動力,落實到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活動中,提質提速安置房建設,圓百姓安居夢。
民生工程有“溫度” 暖在百姓心坎上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安置房建設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鄭州經開區把安置房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品質的關鍵,持續改善居住條件,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為解決好征遷群眾安置和長遠生計問題,鄭州經開區采取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自行管理的方式,為老百姓建設獨具特色的安置房新區。目前,共規劃建設15個安置區56個項目,總占地面積4825畝、建筑面積1320.5萬平方米,住宅面積974.8萬平方米,總套數9.7364萬套,計劃總投資402.7億元?,F已開工53個項目1259萬平方米,已建成22個項目552萬平方米4.27萬套安置房,已回遷18717戶89819人。
政府過“緊日子”,人民過“好日子”。在面臨建設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鄭州經開區管委會頂住壓力、多方籌措資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突出以人為本,堅持共建共享理念,將保障群眾利益放在城市擴容提質的首位,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給百姓一個嶄新的家,暖在百姓心坎上。
民生工程有“進度” 慢不得也拖不得
安置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慢不得、拖不得。
參與安置房建設的單位多達幾十家,人數近萬人,基本建設手續多,工作量大,程序復雜。
難嗎?難!干嗎?干!鄭州經開區按照“說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要求,統籌推進,把安置房建設工作列入全區“雙十”工程政府投資類項目首要工程。管委會領導帶領財政部門、平臺公司多次對接農發行、國開行等融資平臺積極申請安置房政策資金支持,為安置房提供了資金保障;成立安置房工程指揮部,定期召開安置房周例會、專題會議、現場協調會議,研判解決在安置房建設過程中的各類疑難雜癥,保障了安置房的快速推進。
“快”就是成果,“快”就是公信,“快”就是民心。為完成開工前立下的按期交房的“軍令狀”,經開區建設局等職能部門在工程建設中,主動作為,加強統籌協調,優化辦理流程,開辟“綠色通道”,實行“一線工作法”,實施掛圖作戰,保證當天問題“不過夜”,確保安置房建設順利推進、如期竣工。
民生工程有“品質” 人民“優居”更幸福
安置房建設既要有進度,更要有質量。
在安置房建設初期,鄭州經開區管委會領導就提出了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安置房的要求。為確保安置房建設質量和安全,區建設局和施工、監理等各方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預防為主、防范在先、關口前移、事前控制,把標準化施工要求具體落實到工程施工控制的各個環節中,及時研究解決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各類質量安全問題。在進度控制方面,根據工程的計劃目標及時督促施工單位加快加大投入,對控制性工程進行適時動態監控,及時糾偏,為打造優質品牌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品質往往藏在細節之中。鄭州經開區建設局、平臺公司在牽頭推進安置房建設中,始終堅持以生態理念建設優美的人居環境,安置小區內種植了花草樹木,修建了人行步道,建設了活動廣場,配置了健身設施和戶外宣傳屏,配備了合理的地下停車位,整個小區“面子”更靚、“里子”更實,切實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指數”。
快馬加鞭未下鞍,初心如磐向未來。據鄭州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開區瑞春4#地塊等四個安置區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計劃在今年內開工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并如期交房,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