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輿情分析師謝宇航
(相關資料圖)
7月28日,由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楚天輿情數據研究院制作的武漢街道6月傳播亮點報告發布。武漢市各街道以差異化實踐為基礎,通過具象化場景構建傳播內容,依托湖北日報、學習強國、新華網等多級媒體矩陣,將“區街一體”政務改革、個體戶注銷代辦、騎手兼任網格員等創新舉措,公益助殘、就業幫扶、特殊群體關懷等服務細節,以及“碳索空間站”等環保文化實踐,轉化為可感知、有溫度的傳播內容,形成實踐與傳播的良性互動,展現基層治理的武漢實效與傳播智慧。
街道創新實踐顯成效,媒體場景傳播塑口碑。6月,武漢各街道聚焦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以扎實的服務實效宣傳形成差異化傳播熱點。媒體則以具象化場景為切入點,生動展現這些創新成果,構建起實踐與傳播的良性互動。蔡甸街道推進“區街一體”政務改革,針對這一改革成效,媒體聚焦具體場景,關注溫情畫面,形成立體呈現。相關內容獲湖北日報、荊楚網、齊魯晚報等25家媒體發文93篇,使改革成效與服務溫度得到具象化傳遞。南湖街道依托數據共享提升政務效能,推出經營戶一次提交全程代辦的個體戶注銷服務,相關內容被學習強國、央廣網、中國商報網等39家媒體轉載,互動聲量達81.16萬,有效擴大了政務創新的傳播聲量。紙坊街道開展公益創投培訓以提升社區工作者危機干預能力,并在龍井社區推行騎手兼任網格員的創新實踐。媒體以場景化報道呈現這些實踐,既聚焦社區工作者模擬火災救援的實訓畫面,也關注騎手變網格員的創新模式。新華網、中國網、中工網等20家媒體對此進行報道,互動聲量達78.58萬,讓基層治理的創新舉措得到生動詮釋。
便民服務細節見溫度,融媒矩陣傳播促共鳴。武漢市各街道的便民服務實踐,經各級媒體從多元角度挖掘報道,通過融媒矩陣轉化為生動內容,形成以細節為切入點、以情感促共鳴的傳播特點。水果湖街道開展的公益助殘和愛心助考活動,受到湖北日報、極目新聞、荊楚網、學習強國等16家媒體關注。媒體將街道的便民服務工作,拆解為具體可感的細節。44篇報道既呈現了精準助殘的專業服務,也傳遞了愛心助考的溫暖行動,讓便民服務的實際成效自然體現。珞南街道在就業幫扶和高考保障方面的工作,吸引了學習強國、新華網、湖北日報等35家媒體報道。媒體將196場技能培訓的實際效果轉化為具體場景,將高考保障的整體安排具象為現場畫面。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讓街道的便民服務工作更易被理解,互動聲量達到106.11萬。百步亭社區在特殊群體關懷和志愿服務精神傳承方面的實踐,引發新華社、湖北日報、極目新聞等27家媒體關注。媒體捕捉抱抱團志愿者培訓時在筆記本上繪制服務流程、先鋒榜樣分享服務故事時動容的神情等細節,推動了基層便民服務實踐的有效傳播,互動聲量達到96.56萬。和平街道聯合多方主辦大學生創業政策宣講活動,通過解讀扶持政策、分享創業經驗助力青年創業,相關內容獲湖北日報、極目新聞等8家媒體發布18篇報道,以就業服務實效傳遞便民溫度。
環保文化融合展特色,多維報道傳播樹典范。6月,武漢北湖街道、新華街道及萬松街道的環保實踐與文化活動,經媒體從多元角度挖掘報道,展現出環保理念、廉潔文化、非遺傳承與社區活動深度融合的傳播效果。北湖街道的環保工作與節日活動憑借特色吸引眾多媒體關注。其“生態文明實踐4+融合模式”入選全國典型,媒體解讀志愿服務體系如何推動綠色理念落地;端午“變廢為舟”活動中,居民用廢舊材料制龍舟、環保包裝粽子等場景被具象報道,讓傳統節日與低碳理念的結合可感可知。相關內容獲湖北日報等26家媒體發布93篇報道,互動聲量106.07萬,凸顯環保融入日常的傳播效果。新華街道在環境美化和低碳實踐上持續發力,在老舊小區墻面美化時,媒體聚焦學生繪制墻繪及居民駐足觀看的情景,讓環境改善可視化;“碳索空間站”“鄰里生活館”中,環??萍佳b置與居民舊物交換場景,體現低碳模式從理念到應用的轉化。湖北日報等14家媒體發布45篇報道,使環保傳播更具生活氣息。萬松街道則以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廉潔理念與非遺傳承的傳播。航空社區“廉潔過端午”活動中,包“廉心粽”、廉政問答等場景,讓廉潔文化融入傳統節日;妙墩社區“妙學堂”為孤獨癥兒童家庭開設非遺手工課,志愿者陪伴體驗螺鈿拼貼、漆扇創作的畫面,展現非遺傳承與社區支持的融合。相關內容獲湖北日報等媒體發布47篇報道,推動廉潔文化與非遺技藝走進公眾視野。
分析說明:
1、本報告旨在客觀評估武漢各街道融媒體宣傳傳播效能,呈現階段性傳播亮點,助力各街道做好網絡形象建設。
2、報告所列舉案例和數據均來源于荊楚網大數據監測系統自動抓取,各單位可自薦傳播亮點。
3、楚天輿情數據研究院會不定期邀請優秀宣傳工作團隊進行訪談。
4、更多傳播分析內容,可電話咨詢:027-88567710。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