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

      每日簡訊:不必過度關注股市成交量

      來源:經濟日報時間:2023-05-18 09:18:21


      【資料圖】

      4月3日至5月10日,A股市場逐步回暖,連續24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萬億元,部分投資者情緒高漲,熱切期待牛市的到來。但緊接著,市場量能驟然變化,接連多日萎縮至9000億元左右,部分投資者情緒又跟著跌宕起伏,擔憂就此跌入熊市。

      A股市場向來有“量為價先”的說法,不少人認為,沒有大的成交量,就難有大行情,因此把萬億元成交量視為牛熊的分水嶺,作為判斷A股走勢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據。筆者認為,在新的資本市場生態下,有必要重新認識成交量,過度關注并不可取。

      回顧A股發展歷程,在萬億元成交量初現時,確實出現過“量為價先,天量天價”的情況。2015年,A股連續43天成交量過萬億元,帶來一波牛市行情。萬億元成交量由此被視為交投火熱的標志,被投資者寄予厚望。

      時至今日,歷經8年成長,A股市場體量大幅增長,萬億元成交額的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對比一組數據可見一斑:2015年初,A股共有上市公司2500多家,總市值約30萬億元,萬億元成交額平均到每個上市公司約4億元。當前A股有上市公司5000多家,總市值約90萬億元,萬億元成交額平均到每家公司只有1.8億元。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市場規模還將繼續擴大,萬億元或將成為一種常態。

      進一步分析本輪A股行情,也不難看出,成交量突破萬億元,并非就意味著牛市的到來。近段時間,A股結構性行情顯現,人工智能、“中特估”等熱點頻繁轉換,部分短期資金在不同板塊中快速切換,不斷放大A股整體成交量。存量博弈下,雖然市場看似活躍,但主要指數漲幅并不突出,量價關系更多反映在了個股與板塊上。

      成交量跌破萬億元,也難言熊市的開啟。結構性行情下,部分熱點熱潮退去,板塊輪動節奏放慢,一些短期資金兌現出局,觀望情緒上升,此時交易縮量也在預期之中。隨著市場震蕩調整,一旦有新的熱點脫穎而出,又將吸引大量資金返場,再度回到萬億元交易額之上。

      在市場體量擴大、行情分化的背景下,僅以萬億元成交量判斷全市場走勢,固守“量增價升,量縮價跌”的投資邏輯,無異于刻舟求劍,很容易走入投資誤區。如何判斷當前A股走勢?筆者認為,不必過度關注短期成交數字的大小,說一千道一萬,股市長期走勢終歸還是取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

      支撐A股走出震蕩格局的核心邏輯始終未變。我國經濟整體呈現恢復向好的態勢,主要指標企穩回升,市場預期明顯改善。作為經濟增長動力源,上市公司“排頭兵”作用凸顯,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03萬億元,凈利潤1.60萬億元,均同比增長2%。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外資“買買買”步伐不減,北向資金近2個月持續買入逾400億元。在多重積極因素不斷匯聚下,有理由相信,未來A股定將走出向上曲線。

      一個理性的市場,并不在于成交量有多巨大,而在于有多少長線資金愿意停留駐足,進行價值的發現和培育。對于投資者而言,應堅守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信念,做時間的朋友,共同守護健康、可持續、有價值的A股市場。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帶狀復合種植促糧穩豆增_觀焦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精品_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模无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samp id="tgzrj"><video id="tgzrj"><nav id="tgzrj"></nav></video></samp>

      <samp id="tgzrj"></samp>
      <legend id="tgzrj"><font id="tgzrj"><tr id="tgzrj"></tr></fon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