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海電氣制氫裝備下線暨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滬舉辦。上海電氣堿性和質子交換膜(PEM)兩款電解水制氫裝備全新登場,標志著這家世界級綜合性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正穩步邁入“氫器時代”,也標志著上海電氣“4+2+X”新賽道戰略邁出了關鍵一步。
上海電氣制氫新品下線
“碳”索未來 上海電氣布局氫能全鏈發展
為加快深度脫碳進程,實現“雙碳”目標,上海電氣依托在高端裝備制造及系統集成方面的技術積累,明確提出了“4+2+X”新賽道戰略,重點布局“風、光、儲、氫”四大新能源領域,爭當實現“雙碳”目標的排頭兵。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氫能作為綠色、清潔的二次能源,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定位更為清晰,氫能發展的廣闊市場正在徐徐展開。上海電氣瞄準未來市場,提前布局氫能賽道,企業可持續發展再獲新動能。
根據上海電氣制定的氫能技術行動路線,該公司將通過技術研發快速掌握綠氫制備的核心技術開發能力、核心設備制造能力。同時,結合應用場景,打造源網荷儲氫一體化的能源產業新生態,以氫能作為主要媒介,打通能源與化工的中間環節,推動源網荷儲氫各端核心設備的內部配套,帶動上海電氣相關裝備板塊共同發展。
氫能產業鏈長,實現突破取決于各環節的均衡發展。上海電氣聚焦“制儲加用”四大環節關鍵核心裝備突破,為突破氫能產業規?;统杀景l展的瓶頸問題貢獻力量。
在制氫領域,上海電氣成立了專業化的制氫公司,重點攻克低成本高性能電解槽裝備,目前可提供100~2000標方/小時堿性電解水制氫系列產品和5~200標方/小時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系列產品;在儲氫領域,以建設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依托,構筑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石,可為用戶提供從1MPa~100MPa不同壓力等級的高壓儲氫設備;在加氫領域,以旗下國控環球在加氫站系統設計能力和業績為牽引,重點攻克“卡脖子”隔膜壓縮機核心技術裝備,可提供20MPa、45MPa、90MPa隔膜壓縮機、高壓儲罐等核心設備、加氫站工程總承包業務以及可再生能源“制儲加”一體化加氫站解決方案等;在用氫領域,以摻氫燃機和“電氫化”一體化應用為重點,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和綠色原料用能規?;l展。
動作頻頻上海電氣氫能發展勢頭強勁
結合自身的優勢,上海電氣在氫能領域率先主攻燃料電池電堆方向和制氫方向,并取得積極成效,形成了電解水制氫、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研發的“雙輪驅動”模式。
2020年,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在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通過強檢測試。該燃料電池發動機額定功率66kW,實現零下30℃工作環境下的低溫冷啟動。該產品采用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氫氣循環系統,具備動力強、長續航的特點,擁有替代商用車汽油、柴油發動機的能力。同時,裝載該燃料電池發動機的7.5噸冷鏈物流車在上海完成整車調試,具備了商業裝車條件。
與電動車等其他新能源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在物流車、卡車,冷鏈車領域具備更明顯的優勢。依托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上海電氣有望通過技術輸出,切入這些交通運輸領域,并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2022年11月,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上海電氣氫能發展新的支點。12月8日,上海電氣1500標方/小時堿性和50標方/小時PEM電解制氫裝備問世。上海電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冷偉青表示,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電解水制氫裝備,實現了國產制氫設備的顛覆性升級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具有高效、綠色、智能等特點,將大大提升國產電解水制氫裝備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在此基礎上,上海電氣將氫能發展延伸到儲氫、加氫及分布式發電等全產業鏈布局。未來,上海電氣將利用氫能全產業鏈的資源,以“抱團”的形式全面開拓市場。面向交通領域,上海電氣重點布局“氫能制儲加一體化站”;面向能化領域,重點布局“綠氫+碳捕集+綠色化工”;面向氫儲能領域,重點布局“綠氫+儲氫+摻氫燃機/摻氫鍋爐”;面向工業園區,重點布局“風光儲氫一體化+冷熱電氫綜合能源供給”。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電氣充分挖掘自身橫跨電力與化工兩大行業領域“系統設計和核心裝備”的集成優勢,推動布局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綠氫綜合能源產業示范項目,為我國能源與工業領域實現“深度降碳”探索經濟可行的新模式。
例如,2020年,上海電氣首個氫能綜合示范項目在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寧東基地簽約,將為寧東基地、黃河流域打造“可再生能源發電+煤電調峰+電化學儲能+蓄熱+電解水制氫+綠色化工”的示范工程。此外,上海電氣還參與了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源網荷儲氫一體化項目,助力其打造打造“源-網-荷-儲-氫”一體化發展和氫能“制-運-儲-用”全鏈條試點示范。
集成優勢上海電氣氫能發展前景廣闊
作為我國最大的能源裝備制造企業之一,上海電氣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具備完整的項目開發能力、銷售品牌能力、投融資能力、EPC工程能力;在產業鏈上游發電領域、下游化工/冶金領域具備協同基礎和資源優勢,這都為上海電氣快速進入制氫領域提供了助力。
目前,上海電氣旗下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鍋爐廠、汽輪機廠、中央研究院、核電集團、輔機廠等多個產業板塊已積極布局了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核心裝備。
但上海電氣也深知,氫能產業流程復雜、技術難度高,需要匯聚多方智慧及優勢方有望帶動國內氫能產業打破瓶頸、實現突破。為此,上海電氣以開放的態度,積極推動互利合作,力爭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創新,以打通產業鏈各環節,實現產業躍升。
首先,上海市良好的氫能發展政策與發展環境為上海電氣開拓氫能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國內氫能產業發展的先行者,上海市聚集了氫能產業鏈條上許多優秀的企業。上海市在氫能中長期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氫能產業創新能力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儲輸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工藝水平大幅提升。
2022年11月,由25家聯盟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雙碳引領·氫領未來”閔行區氫能產業聯盟在上海莘莊工業區成立,上海電氣作為第一批聯盟核心成員位列其中。
上海電氣還與上海浦江特種氣體有限公司、上海嵐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等產業鏈合作伙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氫能關鍵核心裝備為支點,與客戶及合作伙伴協同打造氫能產業的開放合作生態。
上海電氣高度重視招才引智,全力推動與專業研究機構的合作。上海電氣先后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上海電機學院等研究院所成立PEM電解水制氫技術研發中心及氫能中心實驗室,并與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開展氫能相關的產學研合作。
冷偉青表示,展望未來,上海電氣將攜手各方,在氫能產業發展的浪潮中搶占先機,實現共贏,共同為全球氫能源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上海方案和電氣力量。(董時珊、梁恒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