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歡喜相親”打造新型婚戀相親平臺,服務父母幫孩子找對象
隨著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推遲,中國的婚戀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婚戀相親平臺逐漸成為很多人相親交友的重要渠道。其中,大歡喜相親(微信小程序)稱得上是異軍突起,在短短兩年里飛速發展,大放異彩。
和其他很多平臺專注于年輕人的相親交友不同,大歡喜相親將服務對象聚焦到了單身青年的父母身上,采取“招女婿找兒媳,先和親家聊”的形式,將中國普遍流行于公園的“相親角”搬到了線上。對此,記者特別對話大歡喜相親創始人和大歡喜相親首席婚戀咨詢師,了解新模式背后的故事。
兩代人相隔兩地相親有心難使力
國家統計局于今年公布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對比2010年數據24.89歲,10年間平均初婚年齡推后了近4歲。相對應的,根據比達咨詢發布的《2022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研究報告》,截至今年6月,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用戶規模平穩增長,并突破3300萬。
在諸多相親交友平臺中,大歡喜相親這個剛成立兩年的平臺,差異化的用戶定位,讓其業務模式顯得極為特殊:服務父母,幫父母給孩子找對象。
談及為何選擇這一方向,大歡喜相親創始人表示:“好的產品一定要解決社會問題。中國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家本位的文化傳統,成家立業被視為重中之重,很多孩子的個人問題,也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解決。但一部分年輕人去大城市發展事業,跟父母不在一個城市,這導致一些父母在子女婚戀方面,有時間精力想幫孩子,卻有勁兒沒處使。這個痛點是互聯網通過信息整合、分發擅長解決的,所以我們產生了做大歡喜相親的初衷。”
對于這一點,大歡喜相親首席婚戀咨詢師感同身受:“我跟我老公就是通過網絡相親認識的。我們都是外地來深圳工作,在深圳沒有親戚朋友,都被父母催過婚,但他們只是催,卻沒有辦法幫我們解決。當時父母對網絡交友是有偏見的,通過我的親身說法,現在我父母、公公婆婆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多元化服務聚焦解決婚戀困境
除牽線搭橋外,大歡喜相親在解決代際溝通問題上,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此大歡喜婚戀咨詢師表示:“畢竟是兩代人,父母與孩子在婚戀上會產生許多觀念與溝通上的矛盾。因此,除去提供相親資源外,我們每天的頭等大事就是修復親子關系。比如安排專業的老師直播、為家長匹配婚戀管家等,都是在為父母提供相親指導和幫助。”
而聊到服務,則有一個避不開的話題:成功率。在能不能“包成”這件事上,大歡喜相親有自己別樣的堅持。采訪中大歡喜婚戀咨詢師提到:“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找到對象,想高價買服務。但如果我們通過溝通,判斷這個孩子很難在平臺匹配到對象,我們會選擇拒絕并給到家長建議,比如你需要調整擇偶定位,或者先和孩子處好關系等等。”
除此之外,為了給父母動力和力量,大歡喜相親從去年12月起還推出了返款活動,不僅給參與的家長匹配專屬管家指導,若兩年內孩子在平臺相親成功并結婚,還會把所交費用全額退還。今年7月起,已陸續有許多家長報喜并拿到返款。對于這一“虧本買賣”,大歡喜婚戀咨詢師則表示:“當家長真正拿到返款的那一刻,我們兌現了承諾,這會反饋到我們悉心經營的口碑上。家長的認可與信任,對我們來說才是無價之寶。”
真誠與魄力并行為千萬家庭的幸福努力
聽到這些對大歡喜相親的講述能給人一種感受:真誠且有魄力。
真誠在于,作為服務中老年群體的平臺,大歡喜相親從各方面貼心地在乎用戶感受:更大更易辨識的字號字體、更簡潔的頁面……甚至為了教他們更好地使用手機功能,還錄制視頻、一步步教學基礎操作,比如“復制粘貼文字、截屏”等等。
而在業務突破上,大歡喜相親則充分展示了“魄力”二字。對于未來的規劃:“從商業角度而言,單一的線上婚戀業務,會讓我們面臨用戶增量的天花板。”為了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大歡喜相親將目光聚焦到了線下。為此他們做出了諸多嘗試:探索社區式相親的新模式;與社會組織取得聯系,為線下發展助力;籌備并舉辦深圳、廣州、東莞等多城線下相親會,為家長提供多渠道相親途徑……
通過一系列剛柔并濟的組合拳,大歡喜相親也收獲了諸多忠實“粉絲”。如婚戀分析師分享:“家長們在平臺感受好,用得開心,會自發幫我們宣傳,你對家長們好,他們是可以感受到并回應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是,一位在農貿市場做生意的媽媽,幫孩子在平臺相親成功后,她就特別積極地將平臺推薦給其他人。到后來,這個農貿市場幾乎所有孩子未婚的父母都在大歡喜平臺注冊了。他們用的好,還把周圍的親戚朋友都介紹了進來,甚至一邊賣商品一邊給顧客介紹‘大歡喜相親’這個可以給孩子找對象的相親平臺。”
當大歡喜的婚戀分析師提起這段案例時,她的聲音溫柔且堅定。會議室窗外,秋風輕揚,午后的陽光濃烈肆意。而在互聯網風起云涌的浪潮中,微信小程序“大歡喜相親”還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