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余熱未盡,富德生命人壽“小海豚計劃”公益活動也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中。2021年8月19日,富德生命人壽四川分公司和樂山中支的6名志愿者馬不停蹄,在峨邊縣椒江太陽坪小學負責人曲別比兵的帶領下,深入峨邊縣新林鎮茗新村,實地走訪幫扶兒童家庭。
茗新村所在地曾是一個人員混雜、社會治安問題突出、環境臟亂差的區域,十余年來先后有來自大小涼山的自主移民彝族,來到這里形成了一個自然落后的聚居地。后在脫貧功堅的關鍵階段,2017年11月峨邊縣批準成立了新林鎮茗新村,將248戶彝族居民1200余人全部落戶在這里。
拉爾牛牛小朋友
開朗與努力是成長路上最好的動力
近距離看到這個彝族小姑娘時,她站在公路的旁邊,是專門走到路邊來迎接志愿者們的。8歲的拉爾牛牛是家里最大的孩子,還有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由于貧窮且家中孩子眾多,牛牛的媽媽不到30歲卻像年近50的老嫗,瘦小、羸弱;牛牛的爸爸,一位年輕的彝族小伙,義無反顧地挑起家庭的重擔。但限于民族文化的差異加之不多識字,僅能在村里做一些閑散的臨工維持生計。
牛牛告訴志愿者,媽媽身體不好,要照顧幼小的弟弟妹妹,平日里她自己住在奶奶家。放了暑假,白天她回自己家里幫媽媽照顧弟妹,晚上再一個人回到奶奶家里??粗矍斑@個8歲的小姑娘,志愿者們無不為她的懂事而心疼。
牛牛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有著卷翹的長睫毛。她很自豪的告訴志愿者們,這次期末考試語文和數學分別取得了97分和99分的好成績,她渴望能得到一些學習用具,這會對她的學習大有幫助。曲老師接話道,牛牛不僅成績優異還能歌善舞,因為勤勞懂事,學校老師們也是交口稱贊。
8月,夏季的炎熱還未褪去,牛牛卻身著一件民族特色的長袖外衣,內里還搭襯有一件白色秋衣。志愿者們有些不解的向小姑娘問道:“你穿這么多衣服不熱嗎?”牛?;卮?“媽媽說,今天家里要來一些尊貴的叔叔阿姨,穿上我們民族的服飾,是對客人的尊重。”聽完小姑娘一席話,在場的志愿者無不動容,為一個8歲孩子的禮貌而感動。
交談中,牛牛對志愿者手中的攝影機分外好奇,忍不住伸手輕輕地摸了一下鏡頭蓋,露出質樸澄凈的笑,整齊的牙齒像一彎潔白的明月。讓志愿者們在那個時候,才看到了屬于一個8歲孩子的童真……
阿牛阿呷小朋友
愿你擁有更多自信快樂成長
在拉爾牛牛小朋友的帶領下,志愿者們來到了阿牛阿呷的家。與拉爾牛牛不同的是,阿牛阿呷在見到志愿者們的時候,有些害羞與膽怯。
10歲的阿牛阿呷,在家里排行老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弟弟也在村里就讀小學和幼兒園。阿牛阿呷的父親年近60歲,母親常年抱病在家,家中生活來源僅靠父親一人做臨時工維持。在茗新村,幾乎全村的彝族移民家中都有著五、六個孩子,盡管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讓這些來自大涼山的移民已經有了新的棲身之所,但絕大多數的家庭仍然因為子女眾多、無打工能力等問題窮困潦倒,依靠政府低保補貼和做臨時工維持生活。
阿牛阿呷告訴志愿者,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東西就是學習用品,她想通過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成績。在問到小姑娘是否還有其他心愿時,阿牛阿呷搖搖頭。山里孩子質樸的回答和清澈純凈的眼睛讓志愿者們心生感慨,大山與城市的距離近在咫尺卻又遠隔天涯,簡單純粹的心愿竟然是遙不可及的期盼。
在離開阿牛阿呷家的時候,小姑娘似是想到了什么,拉住一位志愿者的衣袖怯怯的問到:“叔叔,我可以要一個綿羊的毛絨玩具嗎?”她豎起食指,眼里滿是羞怯和期待。志愿者躬身撫摸小姑娘黝黑的頭發堅定地說:“你的愿望一定能實現!一定要努力聽話、好好學習。”
吉石阿牛小朋友
身殘志堅努力向上的你最美
茗新村的每一棟房屋都是依山而建,村民們相鄰而居,很快,拉爾牛牛又帶領志愿者們見到了了吉石阿牛。
吉石阿牛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還有四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幼時的吉石阿牛因為一次意外,導致腿部落下的殘疾,走路有些一瘸一拐。吉石阿牛的父親不會漢語,通過曲老師的翻譯志愿者們了解到,作為來自大涼山的移民戶,因為貧窮和超生,曾經家里過著衣不遮體、食不裹腹的生活,孩子們的成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為自己沒有文化只能做臨時工賺錢養家,所以希望家中孩子們都能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
大家也從曲老師口中得知,吉石阿牛在校學習成績優異,雖然身有殘疾,但她從未因此自卑,是一個開朗上進的孩子。
離開時,吉石阿牛倚在門邊向大家說再見,沿著長滿荒草的小道走了十來米,驀然回頭,赫然看見吉石阿牛揮別的小手依然停在空中。
阿留爾信小朋友
以身作則成為弟妹們的好榜樣
在參加過2018年“小海豚計劃”茶場小學捐贈活動的志愿者記憶中,阿留爾信還是那個穿著一身漂亮的民族服飾,站在板房小學的操場內代表全校學生發言的小女孩。三年時光,爾信已出落成一位婷婷玉立的姑娘,在見到志愿者們的時候,添了一份少女的羞澀。
爾信沒有爸爸,靠母親一人拉扯她與三個弟妹長大,作為家里最大的孩子,爾信經歷了移民、貧困、黑戶、失學等境況,以至于已經15歲的她,今年才就讀五年級。
曲老師告訴者愿者,爾信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異、勤勞懂事、能歌善舞的姑娘,因為家庭負擔重,也極有可能面臨小學畢業后便輟學的問題,這在超生的彝族家庭中很常見,年長的孩子,會過早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爾信告訴志愿者,家中只有媽媽一個勞動力,媽媽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但因為弟妹幼小需要照顧,平日里僅能在村里做一些臨時工,家庭收入微薄;作為長姐,爾信希望自己能多讀書,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努力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家中困頓的生活狀況。
的拉古小朋友
在黑暗的罅隙里向陽而生
與之前走訪的四名小朋友家不同的是,的拉古的家,在距離茗新村十幾分鐘車程的地方。一頓顛簸之后,映入志愿者們眼里的,是一棟廢棄破敗建于上世紀的沙坪茶場遺留下來的住房。
沒有人知道的拉古一家居住的這棟兩層小樓已廢棄了多少年,從入口處進入的一瞬間,陰暗潮濕裹攜著異味撲面而來;順著樓道往上走,墻壁已不能用斑剝來形容,整棟房子因為雨水常年浸蝕,所有房間的天花板甚至樓梯的臺階,均形成了滴水鈣化成柱的景象,一根根懸在頭頂,觸目驚心。
的拉古一家居住在二樓左邊的盡頭,是整棟樓唯一的住戶。在的拉古的家里志愿者們看到,整個房間只有一張簡易木板床,床上擺放著已看不出顏色和圖案的席夢思,沒有床單,枕頭也是用稍厚一些的衣物堆卷而成;墻上,貼著一張的拉古被新林鎮中心小學評為2020-2021年度“學雷鋒標兵”的獎狀。的拉古告訴志愿者們,床是媽媽和姐姐睡的,他自己只能睡在床一旁的簡易沙發上。那個沙發,即是他學習作業的“書桌”,也是他嚴冬酷暑蜷縮而眠的一席之地。
在這樣一個所謂的“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與家電;房間外的走道即是“廚房”——一個堆滿了干玉米棒子和干樹枝的地方。鏡頭下,14歲的孩子熟練的在地上三個磚頭圍成的“灶”上點燃干枝生火做飯,騰起的炊煙在樓道里彌漫著嗆人的味道,一旁地上擺放的鍋里,留著小半鍋面條……的拉古說,那是他的晚餐。
的拉古告訴志愿者,自己沒有父親,母親因為智力有問題,所以外出務工基本也賺不了什么生活費;他們一家從涼山州美姑縣移民到當地便居住于此,在曲老師的幫助下才可以順利入學讀書,過完暑假,他便讀四年級了。
在這座滿目瘡痍的小樓里,所有的志愿者都感受到了來自內心深處的震撼,無法想象怎樣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得以生存。從曲老師口中志愿者們得知,的拉古一家由于移民到當地時間較晚,錯過了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的時間,目前孩子只是解決了入學讀書的問題,至于能否搬遷到茗新村的彝家新寨居住,這大概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奢望。
14歲的的拉古看起來比同齡的孩子瘦弱,交談時聲音也很小,有些自卑但卻很有禮貌。這是一個令全體志愿者心酸和感動的孩子,生活給予他貧窮和困頓,但他沒有放棄學習和努力,像極了黑暗罅隙里的一根藤,倔強地向著光明的地方生長。
離開之前,志愿者們紛紛鼓勵的拉古好好學習、加強鍛煉,讓知識成為載夢的船,改變曾經的苦和難。
光與夢,愛在大山深處綿延
此次走訪,志愿者們為受助兒童送去了牛奶、手工餅干等慰問品,充分了解了他(她)們的心愿和家庭實際情況,收集了更多幫扶信息和需求,為下階段一對一幫扶奠定切實可行的基礎。
作為富德生命人壽從2013年開始打造的一項長期、持續的公益工程,“小海豚計劃”每年通過物資幫助、保險保障、心理幫扶等多樣化組合形式,為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失親兒童等帶去溫暖及關愛。一對一幫扶便是公益活動中的一種形式,自項目推出以來,已有近千名志愿者積極參與該項活動,通過實地探訪和線上幫扶系統,全國各地已有近500名兒童得到了實實在在幫扶。幫助困境兒童實現夢想,踐行險企責任擔當,在公益扶貧的道路上,“保險人”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