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我市制定出臺《池州市城區便民停車行動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通過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切實緩解“停車難”問題。
《方案》指出,我市將以需求為導向,通過科學規劃、分類施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建管并重、集約發展,基本建成以新建配建停車泊位為主、盤活存量停車泊位為輔、路內停車泊位為補充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2022年,我市城區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2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1750個;2023年,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3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1750個;到2025年,我市城區累計新增城市停車泊位6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7000個。
在擴大停車設施有效供給方面,嚴格落實新建配建標準,新建配建停車泊位5.1萬個以上;新建醫院、商場等公共建筑,按每百平方米1.1-1.5個車位配建;在公交樞紐站點,城區功能性搬遷等騰出的土地規劃增建一定比例公共停車泊位,新建配建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以上。加快停車設施改建擴建,結合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挖掘利用拆改騰退空間和邊角地,改建擴建停車位2000個以上;加強老城區、學校、醫院、商超、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公共停車設施“改擴建”和“平改立”,依法依規利用已有城區廣場、車站碼頭、公園綠地、醫院、中小學操場及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間,改建擴建停車泊位2500個以上。推進停車設施盤活共享,鼓勵公共建筑、居住區等停車設施“錯時開放”,引導機關、產業園區、企事業單位,擴大容量、釋放存量,將公共建筑的停車泊位晚間對外開放,盤活共享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動態調整路內停車泊位,重點彌補醫院、學校、商業中心、老舊小區停車需要,新增停車泊位1500個。
在加強城市停車設施管理方面,運用省級統一的城市智能停車基礎信息服務平臺,完善智慧停車系統,加強“動態”交通與“靜態”交通良性互動,細化停車分區管理,鼓勵錯時共享停車,進行停車誘導,推進共享利用,實現無感收費,有效提升停車周轉率。完善城區公共停車收費價格機制,利用價格杠桿及時疏導停車供需矛盾,實行“分區、分類、分時”等差別化停車收費,規范路內停車收費管理;加大停車設施管理的監管力度,引導居民規范停車行為,促進停車資源的進一步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同時,《方案》明確將提升城市停車配套服務。完善停車場充電設施,加強城區大型商場、醫院、學校、文化體育場館和交通樞紐等停車場公共充電設施建設。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20%,并逐步擴大設置比例,推行“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支持停車場多元經營,在不減少車位的前提下,可允許停車設施配建一定比例的洗車點、便利店等便民設施。
為了確保該行動順利推進,我市將從完善用地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優化營商環境三個方面,通過采取充分開發既有道路和廣場等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支持符合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城市停車場項目建設、依法依規簡化相關審批程序等措施給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