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廊坊8月18日電 (宋敏濤 王洋洋)根根竹條從拉絲板的小孔里用力拉出來,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18日,在河北省三河市泃陽鎮西關村的三河喬鳥籠工作室,三河喬鳥籠制作技藝傳承人喬梁正專注地進行拉絲。他一手扶穩拉絲板,一手用力地將竹條拉出板孔,一根不偏毫厘的竹條就完成了。
“三河喬鳥籠做工精細考究,耗時較長,從選料、烤竹圈、制籠腔、制拉條、制籠頂、制籠門籠腿到組裝鳥籠,需要大小265道工序,道道工序都十分嚴苛?!眴塘赫f,所有測量均以0.1毫米誤差為基礎,來不得半點馬虎。
北派三河喬鳥籠制作技藝傳承于京城“八旗文化”,產品定位中高端。近百年來,三河喬鳥籠制作技藝代代傳承,不斷拓新,其用途逐漸從原來的養鳥過渡到現在的把玩、收藏,產品遠銷海內外。
由于爺爺和父親都會做鳥籠,喬梁很小的時候就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當幫工:破竹、拉絲、打孔、制腔。20年工藝磨煉,30歲出頭的喬梁不僅掌握了全套制籠手藝,且獨具匠心。
“選料是個講究活兒,竹節大的不行,表面有斑點的不行,最主要的是要選在夏季三伏天下竹,此時的空氣濕度大且竹子老成有韌性?!眴塘赫f,去年從山上選的3000多棵竹子,最終能用的只有1000多棵,淘汰率超60%。初篩過后,還要制腔、拋光、選料。目前,三河喬鳥籠年生產量只在500只左右。
三河喬鳥籠制作考究遠不止于此?!耙灾苹\門為例,先用合竹揻好門弧,再打門眼。門眼的距離要絕對精準,誤差控制在十分之一毫米以內,穿上籠條后要上下啟動自如,關籠時以成三響為佳……”喬梁如雙手托起一鳥籠介紹說。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的三河喬鳥籠已不再局限于養鳥的功能。經過幾代手藝人的探索和努力,每個制作出的鳥籠都是造型各異、做工精巧的工藝品。
“這是竹鳥籠,這是木鳥籠,這是烏木籠,這是駝骨籠……”三河喬鳥籠工作室一角,喬梁指著雙層陳列柜里的鳥籠一一介紹?!按蛟煲粋€鳥籠,通常需要數月甚至更久,這些都是三河喬鳥籠的‘得意之作’,作為展品不舍得出售?!?/p>
“制作鳥籠,不僅要有技藝,還要有創新?!?0年來,喬梁在繼承祖輩傳授的傳統手工技法基礎上,希望把新一代工藝融入到鳥籠制作中,使這項技藝不斷發展精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