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通遼4月3日電題:內蒙古鄉土專家授“真經”就地取“才”助振興
中新網記者張林虎
“這棵樹樹齡6年,現在枝杈比較多,造成通風透光不好,果的品質不高。我們把它修剪一下,這是一級主干,這是二級主枝……”
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建華鎮俊昌村一果園內,鄉土專家宋福林正給年輕的技術人員講解果樹整形修剪、拉枝和管護方面的注意事項,并指導實踐操作。
宋福林是土生土長的開魯人,從事果樹栽植24年,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摸索和實踐,從一個普通農民逐步成長為果樹栽培技術的行家里手,并帶領出一批“高徒”,傳“增收技”,授“致富經”。
“經過20多年的摸索,我發現這樣剪枝,果的產量比較高、果的品質也比較好,這樣果農的收入也就高了?!彼胃A值囊痪湓?,道出剪枝技術對于果農收益的意義。
像宋福林一樣,在開魯縣活躍著一批有豐富果樹管理經驗和技術的“專家”型果農。開魯縣林業和草原局把這些具有果樹管理一技之長的專業戶或致富能力強、示范作用好、善經營、會管理的行業帶頭人,聘為林果技術鄉土專家,旨在有效解決鄉村林果技術人員短缺問題,打通林果產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近日,當地林業和草原局為首批13名林果技術鄉土專家頒發聘書,并計劃3年內選聘35名,推動鄉土專家隊伍年輕化、專業化、體系化。
據開魯縣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作站站長孫世民介紹,每名林果技術鄉土專家帶著一支10人左右的隊伍,3年后就將形成35名專家帶領著350名技術人員,服務在全縣30多萬畝林果產業基地上,助推開魯縣林果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鄉土專家們走到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地為果農講解果樹管理技術,把大家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送到果農手里。
金自輝是首批聘請的13名林果技術鄉土專家之一,主要為小街基鎮和建華鎮的果農提供技術服務。對他來說,成為“鄉土專家”不僅是一個榮譽,更是對他多年來積累的林果知識和技術實踐的肯定,也更加激發了他為果農服務的熱情。
“開魯縣的林果產業要是發展起來,果農的收入和生活質量肯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苯鹱暂x非??春昧止a業的發展前景。他說:“我與果樹打了一輩子交道,非常喜歡研究果樹的栽植、修剪、管理等技術,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希望能為開魯林果產業發展出一份力、為廣大果農服務好,跟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也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p>
開魯縣把林果產業作為推進“強縣富民”的五大產業之一大力發展,在發揮鄉土專家示范帶動作用、引導鄉土專家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的同時,不斷加強林果產業多層次人才體系和統一規范的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為林果產業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力。
孫世民說,根據開魯縣林果產業“十四五”規劃,人才體系建設是非常關鍵的,開魯縣林草局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內蒙古農科院農畜產品加工所、通遼市林業和草原研究所合作,建立起完備的林果技術體系?!皬膰?、區、市、縣到鎮,鄉土專家再帶技術員到村級、一直到果農的田間地頭,讓果農足不出村取到致富真經?!睂O世民說。(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