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3月5日電(記者林波)“僑力量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僑界故事?!狈_戴有旺收集的剪報,從“走出去”到“回家”,一個個參與家鄉建設的華僑華人故事躍然紙上。
1930年出生的戴有旺是浙江寧波僑聯的一名退休工作人員。近60年的時間里,他整理了30余萬份剪報,收集了5000余位華僑華人的故事。
近日,他將一部分剪報無償捐贈給寧波市檔案館,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些華僑華人參與家鄉建設的故事。
寧波是中國著名僑鄉,對外開放歷史源遠流長,早期一批批寧波人遠涉重洋,赴海外創業謀生,造就了一批批各行各業的商界精英。
“烹飪大師”湯富翔、世界文壇名作家於梨華……走進戴有旺的收藏室,可以看到三面墻上整齊放置著各類剪報素材,除了華僑華人故事外,還有醫學史、文學史等內容。
記者翻閱戴有旺整理的剪報發現,每一張剪報都注明了文章刊發時間、刊發報紙,有的剪報里甚至還附帶了彼時他看到這條消息后的感受。
“喜歡剪報與我年輕時從事的工作有關?!痹诖饔型磥?,看報紙可以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識,“以前報紙很少,是稀缺資源,所以看到喜歡的內容會將其抄錄下來?!?/p>
戴有旺告訴記者,20世紀50年代的報紙很少,每個單位僅有一份,喜愛讀報的他便將內容抄錄下來,隨時可以翻閱。
隨著時代的發展,報紙的品種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版式更靈活,印刷也更精美。
這也為戴有旺剪報打下了基礎。
“我喜歡收集華僑華人的各類故事,以人物為目錄,將他們的故事匯集成冊?!睘榱耸占Y料,戴有旺還自費訂閱了《華聲報》《上海僑報》《浙江僑訊報》等10余份報紙。
1990年,退休后的戴有旺被《寧波僑鄉報》返聘,主要從事文字編輯工作,而這也為他收集華僑華人故事提供了平臺和資源。
“20世紀90年代,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僑報,這個時期是我收集華僑華人剪報信息最豐富的時間段,每周可以收到來自各地的五六十份僑報?!贝饔型硎?,彼時各家僑報之間相互溝通交流,也為他的剪報提供了“稿源”。
以范歲久為例,作為最早一批到丹麥的華僑,他在丹麥創立大龍食品公司,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傳播至世界,并被稱為丹麥“春卷大王”。
在戴有旺的剪報中,他將范歲久的故事匯聚在一起,展現其質樸、勤勞的精神,描繪了華僑在北歐的奮斗史。
從抄報到集報,再到剪報,戴有旺的報紙情節一直延續至今。
剪了將近60年的報紙,戴有旺直言,這幾十年來,或許華僑華人表達愛的方式有所變化,愛家鄉的赤子之心一直未曾改變,“從剪報里也可以看出一開始華僑華人參與家鄉發展事業,比較注重教育,以捐贈方式為主,后來則以回歸故里投資為主,不少二代、三代已經接續父輩、祖輩的發展接力棒?!?/p>
如今,戴有旺的剪報事業仍在繼續,“剪報不休,繼續將華僑華人故事存檔?!?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