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眼下,浙江省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謹防病從口入成了不少人關注的重點。那么,居民在日常飲食中該如何做好防護,又該如何通過膳食來增強自身抵抗力呢?一起來聽聽專家們的建議。
資深營養師:這四個飲食法寶要牢牢掌握
杭州市五云山醫院資深營養師俞衛華說,居家防疫期間要學會平衡膳食的‘四個法寶’才能遠離病毒,吃出健康。哪四個法寶呢?
法寶一: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是抗體形成的基礎
防疫期間,蛋白質是抗體形成的“必備原料”,機體免疫細胞、抗體和黏膜組織的再生修復都需要蛋白質提供基本支撐。
而想要保證足量的蛋白質攝入,則要謹記三個要點:優質蛋白質比例最好能占到一半以上,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每天保證“四個一”(每天一杯牛奶,一個白煮蛋,100克瘦肉或魚蝦,100克豆制品)。
法寶二:不可忽視的維生素C、A、E、D
現代研究表明,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減少外界對人體細胞內平衡的干擾,促進抗體形成,維持正常免疫力。含維生素C最豐富的食物就是新鮮果蔬,如蔬菜中的有甜椒、苦瓜、菜花、西蘭花和芥菜等,水果中的棗、獼猴桃、櫻桃、石榴、柑橘、檸檬、柚子和草莓等。
維生素A有助于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當維生素A充足時,皮膚和機體保護層(如胃腸道、呼吸道、生殖道上皮層)才能維持正常的抗感染能力和抵御外來侵襲的天然屏障作用。
維生素E能增強體內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防治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癥。日常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魚肝油以及橙黃色和深綠色蔬果(胡蘿卜、南瓜、菠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各類植物油、堅果、綠葉蔬菜等。
維生素D具有調節細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作用,與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密切關系。維生素D不足引起人體免疫力低下,患感染性疾病風險增加。如何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可以曬太陽,每天進行15-30分鐘的“日光浴”;也可以通過食補來補充,如食用海魚、蛋黃、肝臟、部分菌菇和其他一些維生素D強化食品;當然,還可以考慮維生素D補充劑。
需要注意的是,補充維生素D時,先監測血液里維生素D的含量,根據缺乏情況再補充。有關維生素D補充劑目前爭議很大,《中國居民營養素補充劑使用科學共識科學普及版》中提道:過量補充不一定可以增加健康益處,反而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果,甚至是增加疾病的風險。
法寶三:微量元素鋅、硒是免疫調節、抗衰的好幫手
缺鋅、硒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食欲減退等,所以應注意補充鋅含量豐富食物。富含鋅的食物如肝臟、貝殼魚類、牡蠣、瘦肉、粗糧、堅果等食物。富含硒的食物有香菇、雞肉、雞蛋、大蒜、魚蝦等。補鐵主要依靠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重要來源是“鐵三角”,即紅肉、動物血液和肝臟。
法寶四:益生菌和膳食纖維則可加快排除侵擾身體的致病菌
日常要多食用蔬菜、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補充富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納豆、香蕉及豆制品等,這對平衡腸道菌群有幫助。
俞衛華教大家這么選擇益生菌:保證活菌、數量足夠,每次吃至少100億以上活性益生菌;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2-3個月)檢測腸道菌群;相信益生菌中添加劑是安全的。
疾控專家:這六大方面還需格外注意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使用清潔的水和食材,制備食物注意關鍵環節衛生,做到生熟分開,煮熟燒透食物,分包裝分層存放食物,疫情期間,我們在飲食方面要格外注意這六大方面?!?/p>
杭州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日常購物或外出就餐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住口、鼻,購物回家后要第一時間洗手。
清洗加工新鮮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時均建議使用流動且干凈的水源。在處理生肉、生禽、水產品時,要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處理后還要養成使用肥皂、洗手液及時洗手的習慣(至少30秒)。
同時,生熟食品務必分開加工、存放,生肉、水產品等食物在放入冷凍層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塊、單獨包裝,包裝袋要確保完整無破損,生、熟食物也應分層存放。
標簽: 居家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