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汕頭12月11日電題:廣東僑鄉汕頭美食獅頭鵝變身“網紅鵝”香飄海內外
中新社記者李怡青
廣東潮汕地區獅頭鵝養殖已經超過300年的歷史,如今是中國內地獅頭鵝最大的產區。當地的鹵鵝更是遠近聞名的美食,在潮汕地區有“無鵝不成宴”的說法,即每當逢年過節,潮汕地區的人們祈福、祭祖、團聚的桌上必有鵝。
記者11日走訪了解到,目前潮汕地區已形成獅頭鵝種鵝繁育、種蛋電孵、鵝苗銷售、肉鵝飼養、冰鮮配送、鹵制加工、羽絨加工等完整精細的產業鏈。
獅頭鵝是世界上的大型鵝之一,原產潮汕地區,現廣泛養殖,其羽毛灰褐色或銀灰色,頭大而眼小,頭部頂端和兩側具有較大黑肉瘤,鵝的肉瘤可隨年齡而增大,形似獅頭,故稱獅頭鵝。
當地人對獅頭鵝的喜愛,不僅體現在愛吃鵝肉的熱情,經過多年的傳承與發展,更是涌現出不少著名鹵鵝烹飪手法,如:澄海區的蘇南、金平區的春梅里、龍湖區的鷗汀,每個地方都各有一套鹵制獅頭鵝的手法。
據此間一家鹵鵝店店主李慶豐介紹,目前一只普通鹵獅頭鵝根據大小不等,大概是300元到500元人民幣左右。飼養三年以上老鵝則因為飼養時間長,費工費本,價格比較高,一般切件銷售,單一個鵝頭就可賣800元到1500元人民幣不等。除本地食客外,還有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常年往返香港、澳門的鄉親,大快朵頤之余,還愛打包鵝肉帶回去品嘗。
業內人士介紹,在汕頭澄海區每天約需3萬只獅頭鵝,才能滿足鵝肉市場的需求。2020年該區獅頭鵝出欄總量750萬只,全產業鏈年產值30多億元人民幣。如今更多的鵝產品已經打通“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通過中央廚房進行規?;慨a,供應到了各地。
隨著汕頭市推出“喊全球來吃獅頭鵝”活動的展開,獅頭鵝更成了“網紅鵝”。受保鮮及運輸條件影響,往常潮汕鹵鵝一般在廣東省內銷售。如今,借助標準化生產中心自動化鹵制,以及液氮鎖鮮保存和貼體包裝等技術,獅頭鵝的銷路拓寬。11日,記者在汕頭澄海區采訪了解到,經檢驗合格澄海獅頭鵝預制菜日前首次踏出國門,出口東南亞,首批1000多件獅頭鵝預制菜開啟出境之旅。
汕頭澄海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得苞稱,獅頭鵝不只是一種食品,還是代表潮汕文化的元素,能夠讓海外的鄉親們記住鄉愁。出口到國外之后能夠帶動獅頭鵝全產業鏈條,目前汕頭澄海區已經有4家公司在海關備案。
回鄉準備過春節的73歲陳炳欽先生,一家移民澳大利亞30多年。他對記者說:“每次回到家鄉汕頭都會品嘗鹵鵝,非常好吃,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完)
標簽: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