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4日電(任靖)據媒體報道,“老夫少妻”造謠者已于23日被刑拘。近年來,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到女大學生被捏造為海王,各類謠言頻出引發輿論熱議,而謠言屢禁不止的背后,往往是低廉的造謠成本和高昂的維權成本。
涉事博主發微博稱造謠者已被捕。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網絡謠言屢禁不止
此前,名為@飛哥在東莞的網友發布圖文稱“73歲東莞清溪企業家豪娶29歲廣西大美女,88萬禮金+88萬二房公寓+豪車一輛”,引發輿論熱議。
隨后圖中女子@_Niki君_發文辟謠,稱該照片是自己幾年前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與外公的合照,并非圖中所說的“老夫少妻”。隨后,頭條號管理員發布處罰公告,稱平臺已對該賬號予以封禁處理。
處罰公告。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而這并非個例。11月初,就曾有博主@瞌睡矮星人發布視頻,稱某藍V博主@大眼看世界用幾張圖片和文字拼湊出的一個短視頻,指責自己為“海王中的女霸王”,評論區罵聲一片,還有人攻擊自己的父母。
在該博主發布澄清視頻后,造謠賬號刪除視頻,公開道歉,并稱將永遠關停賬號。目前,該博主已起訴短視頻平臺,等待法院立案。該博主表示將維權到底。
被造謠者維權艱難
實際上,兩位博主的維權之路走的并不順暢。博主@瞌睡矮星人在視頻中講述了她的維權經過。
該博主稱,在發現造謠視頻后,她便通過截圖、錄屏的方式留下證據并報案。但公安局稱維權并不屬于他們的管理范疇,博主需通過起訴平臺的方式獲取該侵權人的ID信息,隨后才能起訴該造謠者,并且維權周期較長。
而博主@_Niki君_也講到,視頻和圖片需要去公證處公證后才能成為合法證據,并且因為造謠源頭者的內容被搬運到各種平臺,證據收集相對來說比較困難。
律師也告訴她,過往被造謠受害人的維權費用甚至高達數十萬,并且維權周期可能要按年計算,但她表示會選擇維權到底,只有這樣才會給愛造謠的人足夠的威懾力。
博主@_Niki君_的回應。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造謠者或將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被造謠者維權困難的狀況,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晨表示,首先,誹謗案絕大多數都是自訴案件,屬于法定的五種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之一,公安機關一般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只有當誹謗行為及其危害結果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時,誹謗案才成為公訴案件,公安機關才會立案。
其次,發生在網絡的誹謗案,被害人取證較為困難,特別是獲取侵權人的個人身份信息。2021年11月剛開始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就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在處理個人信息時需要取得個人的同意。無法獲得侵權者的個人身份信息,沒有具體的控告對象,無法判斷控告對象是否真實存在,公安機關一般也很難立案甚至受案。
但造謠者也并不能“一造了之”。楊晨表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造謠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p>
例如,今年4月,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一案宣判,2個造謠者均因誹謗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此外,若謠言出現后,謠言發布的平臺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如事前履行提示義務,在接到被造謠者投訴后及時履行監管義務等,則平臺須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造謠信息發布者承擔連帶責任。
律師也提醒大家,在此類事件發生后要及時收集證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首先,發現被侵權的證據之后,應該及時固定證據,比如能下載的下載,能截圖的截圖;其次,在證據沒有滅失之前盡快對顯示侵權結果的電子數據進行證據公證;第三,將證據及時提交給網絡服務提供者,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侵權行為。對一些可能涉嫌犯罪的行為,可以報案。(完)
標簽: 造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