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0日電(任靖)“種草”已經成為許多人購物、出行前的標配,但近段時間,各種“種草”頻頻翻車,更有不少“種草”打著分享生活的名義暗做推廣,消費者們叫苦不迭。
“種草”變踩雷?
“我今天又種草了某某產品”“啊,我也看到過那個的推薦!““我今天種草了某某餐廳”“好啊,有空了我們可以去打卡一下!”這些已經成為曉蘇(化名)和室友對話的常態。
像曉蘇和她的室友一樣,很多人在消費前會在社交平臺搜索相關產品的推薦,或者會通過關注的美食、旅游、美妝等垂直領域的博主推薦,對某些產品產生購買欲望,也就是所謂的“種草”。
據媒體日前公布的調查數據,購物前,82.6%的受訪者會搜索相關“種草”推薦,“種草”已經成為一種消費常態。但有78.2%的受訪者有被網絡“種草”坑過的經歷。
“種草”某某景點,驅車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去前去打卡,最后卻發現所謂的美景只是濾鏡的加持;“種草”某某護膚品,花重金購買后期待自己能變美,結果卻收獲了皮膚過敏甚至爛臉……
“種草”翻車的情況頻頻發生,讓不少網友感慨種下的草變成了“雷”。
“真實體驗”或為暗廣
除了踩雷之外,不少打著分享真實體驗的“種草”也悄悄變成了暗廣,并有不少人以此謀利。
日前,有媒體曝出某生活分享類APP上存在一些中介,會邀請粉絲數量較多的博主以4—5元一篇甚至更高的價格代發筆記,冒充“種草”。所謂的“分享真實體驗”不過是商家的營銷。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博主在擁有一定粉絲量之后,也會在自己的視頻、圖文分享或者直播中植入廣告。
據一些博主介紹,1萬粉左右時,推廣費在300-800元不等;10萬粉時推廣費用在5000-10000之間;20萬粉時,一條推廣的費用高達20000元,粉絲越多、視頻制作難度越高,推廣費用越高。
面對可觀的收入,但是又害怕粉絲們因為廣告過多取關自己,部分博主便選擇插入暗廣。一位博主透露,暗廣的價格有時會更高,“有時候商家會要求暗廣,因為看起來更像是分享使用感受,而不是打廣告?!?/p>
晨曦(化名)因為暗廣取關了關注近5年的美食博主,并表示不少老粉也因為暗廣取關了這個博主?!鞍祻V會讓我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p>
“種草”或成詐騙
對于欺騙粉絲感情的暗廣,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晨表示,打著分享真實體驗的名號,實際上則為商家提供有償推廣服務的行為,存在對受眾群體欺騙或者誘導行為,屬于發布虛假廣告,可以根據《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其行為給予相應處罰。
此外,還有部分粉絲不僅情感上受到了欺騙,還買到了假冒偽劣產品。對此,楊晨表示,如果博主“種草”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博主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如果博主明知商家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有嚴重質量缺陷,仍打著分享真實體驗的名號幫助商家進行虛假宣傳,在得知商家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后依然為其提供‘種草’服務,則博主可能成為商家實施詐騙或者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共犯?!?/p>
雙十一來了,記得理性“種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