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作為消費者,你是否網購過只有外文、沒有中文標簽的商品?這些進口商品看似“高大上”,實則中文標簽的“缺席”,也給使用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消費者的知情權被虛置了。
沒有中文標簽不知如何使用
商家因銷售無中文標簽的產品被罰1.7萬元
今年7月,消費者張女士由于換季導致皮膚干燥,通過網購購買了商品“玻尿酸面膜”。等張女士收到面膜后,想了解面膜的主要成分、使用方法時,卻發現該面膜包裝袋、包裝盒上都是英文,并未貼任何中文標簽,并不知道如何使用,于是她將此事投訴到了市場監管部門。
得知情況后,上城區市場監管局九堡所快速行動。上城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經查明,該店主要以員工的名義通過海外直郵的方式采購涉案物品,并通過網上進行銷售,涉案物品均無中文標簽,至案發已經有了很大數量的銷售額。我局依法沒收無中文標簽的進口化妝品和進口食品,并處以行政罰款1.7萬元?!?/p>
注意從正規渠道購買進口商品
須查看是否有中文標簽等
對此,上城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解讀,此案例中,涉及商家銷售無中文標簽的產品,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對此有明確的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p>
此外,《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真實、完整、準確。
進口化妝品可以直接使用中文標簽,也可以加貼中文標簽;加貼中文標簽的,中文標簽內容應當與原標簽內容一致。
同時,上城區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商品時,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切莫貪圖便宜相信“朋友圈”、手機彈窗等廣告信息,拿到商品后須查看是否有中文標簽,有無明顯安全問題。如遇產品質量問題和消費糾紛,可向市場監管部門等進行投訴舉報。
標簽: 中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