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專家王奕權一一解答
都市快報報道 浙醫在線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務部副主任、杭州市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中心執行主任王奕權(quán),就大家關心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在都市快報視頻號做了一場直播,就家長的提問一一做了解答。
王奕權說,青少年這個階段,孩子的確會出現各種各樣情緒問題,要及時發現,積極干預。
青少年階段的情緒來得很快,像火花一樣閃一下,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從火花轉成熊熊大火,家長密切觀察,不必太過緊張。
青少年階段,人際關系問題已經從小年齡段的自我依戀和對家長的依賴,轉變為和同伴之間的人際互動,有時候,伙伴的話比家長的話管用,家長要關注孩子這個階段的人際互動,不要誤入歧途。
家長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家長要予以孩子高質量陪伴,同時不要過分保護孩子,適當讓孩子面對挫折,提高應對社會壓力的能力,當孩子真正面對困難時,不至于手足無措,被壓力擊敗。
不要盲目給孩子辦休學
給孩子更多
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空間
病例:高中女生,藥物不適應,開學后已經請假5周。我們家長想讓她休學一年,孩子不肯。
王奕權:門診里經常會碰到一些來給孩子開診斷證明準備休學的家長。針對休學這個問題,我通常會先跟家長做個梳理,孩子現在面臨的困難,通過休學是不是有機會得到解決?如果休學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認為應該通過心理、物理治療或者藥物治療。孩子的病情復雜,需要多方面治療,而不是寄希望于休學。
休學是萬不得已的選擇。家長應該給有困難的孩子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空間?,F在很多家長只顧頭不顧尾,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后,急著辦休學,沒有意識到,休學后的問題會更復雜。比如孩子比同齡人低了一年級,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有新的同學要打交道,他能不能適應這種落差?這些都是家長要深思熟慮的問題。沒有把問題系統考慮清楚之前,不要輕易替孩子做出決定。
當然,如果孩子確診抑郁癥,情況比較嚴重的,我們也會建議孩子休學緩緩,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好好治療,情況好轉后再重新返校。
讓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溝通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非常重要
病例:初中女生,入睡困難,脾氣暴躁,家里做的東西不要吃,一定要去外面買。和父母關系疏遠,聽不進勸,經常頭暈頭痛,“累死了”掛嘴邊。
王奕權: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也需要調整心態,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看到的很多案例,其實家長在里面是缺位的。我經常強調,家長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要拿出比較多的精力陪伴孩子,關注孩子需要什么。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信任你,愿意跟你溝通。比如,每周設個家庭日,或定期組織一家人出去郊游,在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中,讓孩子情緒得到釋放。
孩子出現劃手、自傷行為時
家長不要把負面情緒
反作用給孩子
病例:初中女生,小學階段出現自殘現象,直到今年5月,老師發現孩子手臂劃痕后就醫。前段時間又發現將自己左手手臂劃傷了,詢問后說心情不好。
王奕權:最早接觸青少年心理健康門診時,面對家長的描述,或碰到自傷的孩子,作為醫生也會震驚。對于家長來說,面對自傷的孩子,要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舉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行為出發看到孩子背后真實的訴求。
在我的門診中,我經常和自傷自殘的孩子說,如果碰到困難,講出來,嘗試用我教你更安全有效的辦法來解決,積極主動去幫助孩子,而不是關注孩子劃手本身。我們要學會把孩子的壞情緒接過來,化解掉,而不是反作用于孩子,進一步激化孩子的情緒。
當然,這個只是短暫的比較直接的方法,我們要關注背后深層次問題,看看孩子在這個階段碰到了什么問題,是人際關系出現問題,還是和家長溝通不正確,從而有針對性去幫助解決?,F在治療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心理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針對孩子情況,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孩子沉迷網絡,迷戀游戲
找到沉迷背后的原因
病例:高中男生,在學校不開心,休學在家,沉迷游戲。每個月問家長要幾千塊錢給游戲充值,不給錢的時候,他就會用極端方式相逼,他覺得他只是要一點喜歡的游戲裝備而已。
王奕權:孩子沉迷網絡,迷戀手機,這已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我們要關注的是,第一,手機對于孩子到底有什么用。如果只是為了放松和自在,家長可以通過另外一些活動,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進行放松,比如針對男孩子,可以進行一些加強身體素質的運動,家長一起參與進來,既起到放松的作用,同時又克服一些依賴、沖動的行為。
孩子如果對游戲裝備很執著,是不是家庭對他的自信心培養度不夠,是不是他在游戲里找到了自信,都值得我們重視。游戲的問題很復雜,我們要找到他喜歡打游戲的原因,再針對一個個具體的原因進行解決,該藥物治療,或者該心理治療,都積極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