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通訊:小小葡萄振興古云中新鄉村:黃河畔現“層層珍珠塔”
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7日電題:小小葡萄振興古云中新鄉村:黃河畔現“層層珍珠塔”
中新網記者張瑋
幢幢翡翠樓,層層珍珠塔。這正是呈現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境內黃河岸邊的一幅中國新鄉村美景圖。這里曾是古云中郡轄區,如今因葡葡產業而聞名遐邇。
如今走進“一溜灣”,白墻灰脊、紅磚碧瓦的一幢幢房舍取代了昔日的土坯房、破窯洞,郁郁蔥蔥的葡萄樹讓漫山遍野都散發著陣陣甜香。
“一溜灣”是位于托克托縣黃河岸邊一條綿延30余里的葡萄灣,包括4個盛產葡萄的村子——皮條溝村、格圖營子、東營子、郝家窯。這里曾因地理地勢、自然災害等多種原因,使村民的生活貧困不堪;這里也因背靠山梁、面臨黃河,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形成了適宜葡萄種植的土壤。
10月初的國慶小長假是“一遛灣”客人最多的時候,也是游客一年中“搶購”當地葡萄最后的機會。
“市面上的葡萄種類太多了,足以挑得眼花繚亂??墒沁@么多年,我還是就好家鄉葡萄這個味兒?!?日,張子瑜結束自己的國慶假期,返程之前不忘到“一遛灣”采摘一些新鮮葡萄帶回北京。
在北京生活工作了近10年的張子瑜,趁著國慶節假期回到家鄉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探親度假。與其說她是順道買些葡萄,不如說離開家鄉的10年間,她從未間斷過這份家鄉的味道。
“現在交通發達、快遞流暢,即使我沒時間回來,這‘溝’里的新鮮葡萄也能走進大都市了?!睆堊予づ踔淮蟠F摘的葡萄如是說道。
“一遛灣”的葡萄種植歷史已有200多年。
“我們這里的葡萄穗長、粒大、味道香甜??墒鞘畮啄昵?,每斤1元都賣不出去?!逼l溝村的葡萄種植大戶陳小林家世代在這片土地上種葡萄,直到她這一代,葡萄才變成“金豆豆”。
2003年,“一溜灣”依托黃河文化發展旅游產業--田園采摘、農業觀光、線上銷售、直播帶貨……順勢打開銷路。
每年8月底至10月初是“一遛灣”葡萄豐收季,游客便利用周末和節假日自駕來采摘葡萄。只因為“這里的葡萄品種別的地兒沒有?!?/p>
陳小林告訴記者:“最忙的時候,我和老頭子一早4點鐘就得起床摘葡萄,我負責把摘好的葡萄分銷到縣城和市里,老頭子則守在葡萄園里接待游客。一年收入10萬不成問題?!?/p>
如今,擺滿縣城大街小巷的“一遛灣”葡萄成為一景。當地也因此被許多食客稱為塞上“吐魯番”。
旅游振興讓郝家窯成為“一遛灣”的“明星”,“漁家樂+葡萄采摘”成為高配旅游打卡地。
“90后”的小老板郝福保大學畢業后在城市打了兩年工,看準了鄉村振興的大舞臺,毅然回到家鄉郝家窯接管起父母經營的漁家樂和葡萄園。
“我們村家庭年收入10萬元是‘入門級’?!焙赂1Uf,“旅游旺季人手不夠,還得招聘三四位鄰居大叔大媽來幫忙?!?/p>
在當地,一家牽頭開店多家參與,足不出戶就可以共同致富。
據介紹,托克托縣河囗管委會“一遛彎”地帶已形成生產較為穩定的露地葡萄種植基地,種植面積約5000畝,主要包括托縣葡萄、玫瑰香等30多個品種。該縣正形成以葡萄種植業為核心,以葡萄酒釀造和葡萄特色健康產品加工業為引領,葡萄休閑觀光等服務業為支撐的葡萄產業體系。
托克托縣文化旅游和體育局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托克托縣接待中外游客95.8萬人次,旅游收入1.08億元,而葡萄產業為這份成績單做出重要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