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國慶長假里,親朋好友聚餐多,大家吃得多動得少,不知不覺中便秘困擾就找上了門。大便干結、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是最典型的三大癥狀。
浙江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王衛峰國慶長假期間在“都市快報便秘病友群”里,針對大家的便秘問題,進行了專業解答。
目前治療便秘還是以藥物為主
如何選擇?
王衛峰副主任醫師說,便秘患者在消化科和肛腸科門診很多見。便秘是一種癥狀,而不是具體的疾病。
通常來說,便秘的主要病因有三類,第一類是功能性的,也就是沒有明確的病因引起便秘癥狀。而功能性便秘里也有許多不同原因,比如直腸前突、腸道蠕動慢、直腸敏感性下降、女性產后便秘等;第二類是器質性的,主要是合并其他疾病導致的便秘癥狀,比如消化道腫瘤、梗阻等;第三類是藥物引起的,比如有些人是因為吃了某些藥物導致出現便秘癥狀。
很多長期便秘患者去看醫生時,都會建議做胃腸鏡檢查,檢查的目的就是排除器質性病變,以免漏診其他疾病。如果胃腸鏡檢查發現是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便秘,那么首先要治療原發疾??;如果是藥物引起的,就要調整用藥或停藥;如果是功能性便秘,治療主要還是以輔助排便的藥物為主。
治療便秘的藥物主要有幾類,第一類是容積性藥的瀉藥,比如歐車前、麥麩、聚卡波非鈣等,這類藥物主要增加糞便體積,使用相對比較安全。
第二類是滲透性瀉藥,常用的有乳果糖、聚乙二醇,這類藥物主要在腸腔內形成高滲狀態,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
第三類是刺激性瀉藥,種類比較多,比如便塞停、酚酞、大黃、蓖麻油等。往往起效迅猛,缺點是有些人吃了會肚子痛,長期吃還會引起腸道發黑。
上面說的第一類和第二類藥物,相對副作用少,安全性較高,可以作為基礎用藥。至于第三類刺激性的瀉藥,雖然說長期使用會引起大腸發黑,也就是結腸黑變病,但也不能說這類藥一無是處。因為有一些嚴重便秘患者使用第一類和第二類藥物效果不好,這個時候就可以間歇性地使用一些刺激性的瀉藥,但是不建議長期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藥物。當然,沒有哪一種藥物是所有人都適合的,因此一定要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安全用藥。
此外,一些生物反饋治療,骶神經刺激、中醫中藥治療、針灸治療等,也可以改善便秘的癥狀。
從生活方式上如何改善便秘?
王衛峰說,除了藥物治療,生活方式的干預也非常關鍵。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要多吃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一些包含膳食纖維和益生菌的保健類食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改善便秘的作用。另一個就是要多喝水,保證一定的飲水量。
此外,現在很多人家里都有智能馬桶,一些便秘患者可以使用沖水功能,能夠刺激肛門,促進排便,對改善便秘有一定的好處。
老年人長期便秘怎么辦?
便秘和年齡也有關系,據統計,70歲以上人群便秘發生率可達23%。如果長期便秘(時間超過半年以上),那就是慢性便秘了。
門診中遇到許多老年患者有慢性便秘的問題,建議對于慢性便秘的患者,最少要使用一種或兩種通便的藥物,讓大便軟化,輔助排便。如果大便非常干結,會導致肛門口肛裂、出血、引發痔瘡等問題。一些長期便秘的老年人還會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王衛峰說,“有些老年人覺得長期吃藥很麻煩,其實便秘是一個慢性疾病,就好像有些老年人會得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會長期伴隨,需要長期用藥。你要從內心接受它,把便秘當成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也需要長期吃藥控制,心理壓力不要太大?!?/p>
長期便秘會增加患癌風險嗎?
王衛峰說,以前很多人認為,長期便秘會增加患腫瘤的風險。但最近相關文獻報道,其實便秘并不增加腸癌的發生率。不過,不能因此就掉以輕心,如果身體出現一些報警癥狀,比如體檢時發現大便常規隱血陽性,沒有刻意減肥的卻發現體重明顯下降,還有出現貧血、排便頻率或習慣改變,這些都是危險信號,提醒你該去醫院找醫生了。一般來說,我們建議45歲以上人群,如果沒有做過胃腸鏡的,建議要去做一個腸鏡篩查,排除腫瘤以及其他胃腸道疾病的風險。
我這樣天天堅持做了5年
排便算正常嗎?
網友“可愛小寶貝”:我每天兩斤冬瓜、半斤百合,兩熱水瓶水,一包福松,天天如此堅持了5年,能每天排便,但要分4-5次排完,請問正常嗎?王衛峰說,兩熱水瓶水大約是2000毫升的水,按照我們推薦的日攝水量來看,一般是1500毫升-2000毫升,你做得非常到位。而冬瓜和百合主要是增加了膳食纖維的攝入。按照這樣的做法,你一天要分4-5次排便,相對來說次數多了點。因為正常情況下,每天1-2次基本能解決排便問題,但一天排4-5次,說明排便效率比較低,排便有不盡感,還是有便秘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