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寧??h峽山漁村原貌。
1954年的漁民選民證、供銷社增股收據和1956年的漁船保險單……這是寧??h農業銀行退休老黨員尤曉春保存的3張票證。老人說,這3張有些泛黃的票據背后,是那段新中國成立后漁民翻身做主人的歷史。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黨和政府成立工作隊,號召寧海漁村人家有船的出船、有網的出網,沒有船網的出勞動力,組建初期漁業互助組,壯大了漁業外海捕撈的生產力量。1954年初,漁村廣大漁民成立漁業生產合作社,讓年滿18歲的男女社員投票選舉選出自己信得過的漁業合作社管理委員會干部。
如今的峽山漁村游人如織。通訊員供圖
選民證一人一票,而且規定只準本人投票,充分體現出選舉民主和公平公正,反映了當年寧??h峽山4個漁業村(今寧海強蛟鎮峽山村)民主選舉的歷程,保障了漁民的政治權利。
1954年,為了大力支持沿海漁業生產,寧海當地成立供銷合作社,及時供應漁業網線、糧、油等生產生活資料。同時,號召大家以政府為主,漁民可入股供銷合作社參與供銷社盈利分紅,極大地調動了漁民生產積極性。
1954年漁民選民證。
1956年,為了保障安全生產,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寧海支公司宣傳發動漁村以船(組)為單位,積極開展海上作業保險,對漁民出海生產中漁船碰撞、觸礁、人員傷亡等給予理賠,提高了漁業生產的安全經濟保障,廣大漁民積極投保。漁船保險單反映了保險行業的歷史,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漁民生命財產的關愛。
“省3A級景區村莊”“省非遺旅游景區”“中國傳統村落”……如今,有著美麗山海風光的峽山漁村人來人往,一艘艘休閑漁船在海上穿梭,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漁鄉圖景。村民從過去單純以捕魚為生向從事休閑漁業轉型,唱響了海洋強村、旅游興村的新致富經。
1954年的供銷社增股收據。
1956年的漁船保險單。
寧波晚報記者范洪通訊員俞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