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9月2日電 (阿琳娜 王怡丁) 兒子走失后,夫婦倆找尋了17年。同時,他們的兒子記得自己是陜西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身世。失散17年后,這一家人終于得以團聚。
2021年8月31日晚,曉曉來到十里鋪派出所,已年過半百的親生父母一眼便認出了走失17年的兒子,兩人疾步向前與兒子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熱淚奪眶而出,多年來的心愿終于得以實現。
2004年,當時在西安打工的張某帶著孩子曉曉在一家皮鞋作坊干活。張某說,曉曉說要吃零食,工友就給了孩子幾毛錢零錢讓他外出購買,此后再也沒見到孩子的蹤影。
發現自己年僅5歲的兒子不見后,張某四處尋找。丈夫楊某知道兒子丟了的噩耗后,趕忙到十里鋪派出所報案。當天,值班民警楊朝朝接待了這對夫婦,并組織警力一同幫助他們尋親,可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線索。
“兒子丟了以后,我們一家到處尋找,丈夫打工的工廠也組織工友一塊幫助找人貼尋人啟事,在電視臺報紙上刊登信息,我們走遍了西安火車站以及東西南北大大小小的客運站,能用的辦法都用了?!被貞浧鹉嵌斡洃?,張某淚眼模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盡快找到失蹤的曉曉,2016年底,十里鋪派出所通知楊某張某夫婦二人到派出所采集DNA樣本,并將信息錄入到全國被拐和失蹤人員信息庫,擴大搜索范圍。同時身在河南的周某(也就是曉曉)從小記憶中自己是陜西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身世的行動,并于2020年11月將自己的血樣提供給了一個叫“寶貝回家”的網站。
據了解,自2021年初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團圓”行動以來,浐灞分局黨委高度重視,將被拐和走失兒童案件的偵辦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刑偵大隊和各派出所現已采集50余人的血樣,針對在外地的疑似被拐或走失的兒童向當地公安機關發出協查函,請求協助查找。
2021年7月,浐灞分局刑偵大隊接到西安市公安局打拐辦反饋的信息,戶籍地為河南安陽的周某DNA信息與當年在十里鋪打工的楊某張某夫婦的DNA信息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按照相關信息,同年7月16日,十里鋪派出所民警楊朝朝和刑偵大隊民警張凱驅車2000余公里,趕赴內蒙古見到了在此地工作的周某。據周某回憶,自己的乳名叫“曉曉”,小時候在西安東郊十里鋪被一個不認識的女子帶到了河南,其養父也曾在酒后說過他是養子。雖不是親生,但周某的養父母對他從小關愛有加,供他讀書直至外出工作。
民警將周某的血樣進行了采集,同時對楊某、張某夫婦二人的血樣再次送檢。2021年8月,經公安部確認楊某、張某是周某的親生父母,周某就是2004年失蹤的曉曉。
17年的堅守終于等到一家人的團聚。離開十里鋪派出所時,一家人緊緊握著浐灞分局民警的手,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17年了,多虧民警還一直記著我們一家的不幸遭遇,是你們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家?!?/p>
警方提示:“團圓”行動是全國公安機關正在開展的查找被拐失蹤兒童的專項行動。如果市民群眾有發現類似情況的存在、懷疑自己有被拐的經歷、或者想尋找親生父母的疑似被拐人員,可以到當地公安機關刑偵部門免費采集血樣,公安機關將對DNA信息進行比對查找,爭取早日實現團圓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