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8月4日,太原市政府在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舉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儀式,授予天龍山石窟博物館為太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其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價值。
太原天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鑿于東魏、北齊、隋唐時期,現存洞窟25個,造像500余尊,以精美的石刻造像和鮮明的地域風格聞名于世,堪稱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其唐代造像更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世稱“天龍山樣式”,代表著同時期石窟造像藝術的最高水平。
上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遭遇毀滅性盜鑿,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的舉行,標志著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石窟佛首回歸祖國,成為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同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推出“復興路上國寶歸來”特展,以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為核心展品,綜合運用數字復原、3D打印石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講述天龍山石窟文物流失與回歸歷程,展現流失文物調查研究、考古發掘、修復保護最新成果,讓“最美微笑”綻放天龍山。該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
佛首歸來,展現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珍視中華文化基因的愛國赤心,弘揚了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佛首歸來,有力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佛首歸來,生動展現了太原厚重的歷史底蘊,其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錦繡太原城”的歷史見證和重要支撐。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太原天龍山景區已成為全省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次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又被授予太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進一步加強文物價值的闡釋和傳播利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提供精神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