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林業局頒發行政許可決定書,批準我市梁園區十一養殖場等234個人工繁育鸚鵡場所加載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這也是全國首批人工繁育鸚鵡場所獲批加載專用標識,標志著我市人工繁育鸚鵡,可以憑專用標識運輸、銷售,解決了制約我市人工繁育鸚鵡的銷售瓶頸問題。
我市是全國最大的鸚鵡人工繁育基地,養殖鸚鵡有近30年的歷史,用途主要是作為寵物進入家庭。據今年年初統計,全市鸚鵡養殖戶大約有930多戶,鸚鵡存欄量在100萬只以上,全國70%以上的小型觀賞鸚鵡出自商丘。
我市鸚鵡養殖以虞城縣、梁園區、示范區最多,養殖從業人員以下崗職工、留守婦女、殘疾人為主,也有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業人員超3000人,年出欄鳥1000萬只以上,產值在2億元至3億元。
由于多種原因,我市觀賞鸚鵡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辦證率較低,產業發展存在盲目無序問題。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各地監管部門和執法機構不斷加大執法打擊力度,觀賞鸚鵡非法飼養、經營沒有了生存空間,導致矛盾凸顯,大量人工鸚鵡銷售受阻,由此引發了“不能賣、喂不起、只能餓死”等問題。
加載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之后,全市人工繁育鸚鵡養殖戶的鸚鵡銷售受阻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意味著我市以鸚鵡人工繁育為中心的集養殖、銷售、籠具生產、飼料、防疫為一體的鸚鵡人工繁育產業鏈有望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