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釣’出來一個3米多長的古代象牙化石!”近日,南陽白河驚現古代納瑪象牙化石的消息讓大家驚呆了!
8月6日上午,在南陽市宛城區萬灣林場附近的白河邊現場,王先生在釣魚時發現水中有疑似象牙的物品,連忙打電話通知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文保部主任尹俊敏和文保部門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經初步鑒定,為納瑪象牙化石,其所屬年代距今5-20萬年。據現場測量,該象牙化石長約3.6米,最大直徑0.3米。
據有關熱心人士介紹,他們經常到此河段撿石頭、釣魚,前幾天下雨河里漲大水,昨天水退后,被大水沖露出了這一象牙相似的東西,并在周邊找到了一些疑似象的骨頭。
據了解,納瑪象是古菱齒象的類群之一,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水草繁茂的環境中,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有廣泛分布,后來隨著溫度、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逐漸滅絕。納瑪象身材較為高大,擁有較高的頭骨,額骨平寬,象牙較直且向上方內部彎曲,一般象牙長度可達3到4米,納瑪象是高齒冠,適合咀嚼堅硬的植物。
此前,南陽市博物館在鎮平縣唐河縣、南召縣都征集到過納碼象牙化石,長度都在3米以上。淅川縣博物館、方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中也都有該地出土的納瑪象牙。綜合統計,這已經是南陽第六次發現納瑪象牙化石。
“此前發掘出土的納瑪象牙都是在市區周邊的縣,此次納瑪象牙、象骨化石發現是在市區內。這對研究南陽城區的古生物演化、古地質構造、氣候變遷、植被分布,及古代大象在河南境內的活動情況等都是很珍貴的資料,也說明南陽自古就是水源豐沛、植物茂盛之地。”南陽市博物館館長王曉杰表示,南陽市博物館已聯系相關專家,近期對此次發現的象牙、象骨進行詳細鑒定,并進行修復,修復后展出與市民見面。